“省會優先”戰略不宜過度
 
  
    2014年11月13日 07:43
    
      央行近期發佈的《2014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用一個專欄分析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顯示,在上世紀80-90年代以及本世紀初,東部地區經濟增長快於其他地區,率先發展起來,與其他地區的差距逐漸拉大。但近十年來,由於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較快,佔全國GDP的比重越來越高,而東部地區GDP佔比則逐漸下降,各區域之間的差距趨於縮小。從數據來看,東部經濟最發達的七省市(經濟總量排名全國前四的粵、蘇、魯、浙與三個直轄市京滬津)2007年的GDP總量佔全國的比重爲37.1%,2012年下降爲34.1%,中部六省GDP的比重則從18.9%上升到20.2%。
      雖然全國範圍內不同區域間的經濟發展更趨平衡了,但新的不平衡又浮現了。數據顯示,在一些省份,近年來省會城市的經濟增長快於其他城市,這表現爲省會的“經濟首位度”的提高。
      人們一般將省會城市佔全省GDP的比重稱爲“省會經濟首位度”,這個指標能反映省會對全省經濟的影響力。省會經濟首位度提高,說明省會的經濟增長快於全省總體水平。在2007年到2012年名義GDP增速最高的10個省份中,有5個省份的“省會首位度”提高了。提高幅度最大的是安徽,從2007年的18.1%上升到2012年的24.2%,提高6.1個百分點;其次是湖南,從23.8%提高到28.9%,提高了5.1個百分點;湖北的省會首位度2007年就高達34%,五年間仍然提高1.9個百分點至36.0%。另外,河南的省會首位度也從16.6%提高到18.7%。中部六省中,有四個省的首位度提高。
      這個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沒有資源優勢(如礦產資源、旅遊資源)而希望承接產業轉移的省份對經濟增長模式的主動探索。安徽將提高合肥的經濟首位度作爲一個經濟戰略,湖南、湖北、河南則都在圍繞省會建設城市圈。他們都希望集中優勢資源,率先發展省會,從而提高省會在全國的競爭力,吸引產業和人才轉移。以長沙爲例,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對人才的吸引力確實增強了,2007年時人口淨流入(常住人口減去戶籍人口)僅有15.6萬人,2013年增長到59.3萬人。
      經濟總是在不平衡中發展的。率先發展某些地區能創造增長動力。假如平均用力,中西部的城市發展水平與一線城市的差距會非常大,對企業和人才都難有吸引力,而率先發展省會城市,可以縮小省會城市與一線城市的差距。這種不平衡的發展過程,其實正是這幾十年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是由沿海地區率先發展起來的。現在中西部這些省份也將這種不平衡發展戰略運用於本省的經濟發展。
      不過,這種不平衡發展戰略是否可持續,關鍵又在於能否促進平衡,從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纔是一個完整的戰略。中西部率先發展省會或中心城市時,應當以拉動其他城市的發展作爲目標,否則就不能真正拉動本省經濟的持續增長,省會城市的發展也會難以爲繼。從這個意義上說,“省會首位度”的提高,應該是適度的。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11-13)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