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5號)。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其實有些政策法規早已不適合行業發展,已經到了清理的時候,這次只不過是集中處理了。 而對於用戶普遍關心的資費價格會不會進一步下降,付亮對記者表示,運營商的語音和短信的資費價格在過去幾年一直在下降,降價空間已經有限,目前主要降價空間在流量方面,但是運營商在流量方面一直是增量不增收,因此價格下降還要看流量經營情況。 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近幾年來,中國電信業資費一直處於持續下降階段,2008年至2011年,電信綜合價格水平下降幅度分別爲8.0%、9.5%、9.3%及4.2%,2012年電信業綜合價格水平同比下降僅1.9%。 曾韜認爲,資費定價放開之後,會加快企業對市場的反應速度,面對競爭對手降價可以迅速跟進。 通過市場進行調節 事實上,有關部門此前就在開展簡政放權工作。 今年2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取消和下放64項行政審批事項和18個子項,其中就涉及到電信業務資費標準審批權取消。 近日,工信部又公佈了《無線電管理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其中借鑑國外做法,增加了通過招標、拍賣分配無線電頻率資源的方式,明確了取得無線電頻率使用許可的條件和程序。 此外,由於目前已有近30家虛擬運營商推出電信業務,電信業競爭更爲激烈。而且固網方面,工信部也有意對民營資本開放寬帶接入市場,在寬帶“最後一公里”允許民營企業等更多競爭者加入。 而這之前,工信部對電信市場採取的政策調節方式,往往會通過審批權、各種法律法規、牌照、網間結算費以及重組等行政手段進行電信市場的平衡管理。但是在付亮看來,有些行政手段的干預是失效的,因爲中國移動依然在電信市場上一家獨大,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兩家加起來都難以撼動其地位。 曾韜曾對記者表示,工信部一直希望三家運營商的格局平衡發展,不希望中國移動一家獨大,但同時又要支持中國移動的自主研發技術,這就讓市場難以平衡起來了,從大趨勢來看,政府肯定會通過市場手段進行調節,因爲這符合政府之前一直強調的市場能辦的多放給市場的策略,但是這還需要一個過程。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12)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