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04日 14:05 瑞銀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預計,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面臨的風險偏下行,硬着陸風險猶存。估計有15%的概率會出現房地產活動急劇下滑,從而拖累2015年GDP增速。 12月4日,在瑞銀集團發佈的研究報告中,汪濤表示,房地產下滑仍是內需的主要拖累,將繼續抑制建設活動、重工業生產和投資,加劇地方政府財政困境。過去十年間,中國每隔幾年就會經歷一次房地產週期,但與前幾輪不同,住房市場內在供求格局發生變化纔是導致本輪下滑的主要因素。 由於過去幾年建設活動不斷攀升、庫存高企,住房新增供應量已持續超過內在需求。更嚴重的是,由於房價低迷、實際利率上升、理財產品等境內外其他投資渠道興起,之前可以吸收過剩供給的投資性需求已開始消退。 “決策層有望進一步放鬆房地產政策、加快戶籍制度改革、上馬更多基建項目,這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和房地產下滑,但無法完全抵消其影響,無法扭轉結構性下滑本身。” 不過,得益於政策和改革措施,再加上去年基數較低,明年消費應仍將穩健增長,幫助經濟將繼續緩慢轉型。汪濤預計,2015年和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應將進一步放緩。2015年中國GDP增速將放緩至6.8%,2016年降至6.5%。 同時,未來兩年發達經濟體持續復甦有望支撐中國的外需,其中美國和英國有望引領經濟復甦,歐元區經濟也應將有所回升。預計在2015年,中國出口增速有望從今年的5.5%加快至8%,幫助淨出口拉動GDP增長0.4個百分點 對於明年的就業情況,汪濤認爲,由於中國經濟體量已顯著擴張,經濟增長放緩應不會給就業帶來明顯壓力,特別是在勞動力供給放緩的情況下。“2015年6%的GDP增速能比2008年10%以上的增速創造出更多的新增就業。” 而且,2011年以來服務業增長較快,在經濟中佔比也有所提高,也提供了較多的就業崗位。從供給面來看,中國新增勞動力供給已在下降。 不過,隨着未來房地產相關建設活動進一步下滑、更多采礦和重工業企業停產,汪濤認爲,2015年就業市場邊際上仍將面臨更大壓力,出現更多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