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1日 09:27 國務院近日批轉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的意見》,明確優先推出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有直接效果的改革舉措。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第一年,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今年經濟體制改革重點有哪些? 更大限度放權鬆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政府在加快職能轉變、簡政放權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2014年,我國將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00項以上。 《意見》明確,我國將重點取消對投資創業就業影響大、對經濟社會發展制約明顯的行政審批事項,更大限度地向市場放權、給企業鬆綁。 “進一步簡政放權,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是改革取得成功的關鍵。政府強調抓好簡政放權的先手棋,進一步完善放管結合的體制機制,有利於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強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意見》明確,我國將加快建立和完善權力清單制度,行政審批事項一律以清單形式向社會公開。清單之外的,一律不得實施審批,讓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爲”;加快探索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方式,逐步做到負面清單之外的事項,由市場主體依法自行決定,實現“法無禁止即可爲”。 李佐軍認爲,權力清單制度既能使政府部門的權力更加公開透明,也能使其職能定位更加清晰。企業和羣衆瞭解政府權力的邊界以後,也能更好地對政府權力進行監督,避免由於政府權力邊界模糊不清而產生權力尋租的灰色空間。 《意見》明確,我國將堅持權力和責任同步下放、放活和監管同步到位,應當取消的審批事項,要真正放給市場和社會,不能避重就輕、放小留大。同時,將切實解決好“中梗阻”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有關專家表示,政府權力的下放,並不是權力的憑空消失,而是向市場的轉移。要真正做到“把該放的放到位,把該管的管住管好”,關鍵是讓社會組織能在寬鬆的市場環境中迅速成長起來,聯動配合,真正接管好政府所下放的職能。當然,政府仍然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管網絡和科學有效的監管機制。 積極推進價格改革 財稅體制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頭戲。近年來,我國財政收入大幅增長,政府調控能力顯著增強。但隨着形勢的發展變化,現行財稅體制不適應、不完善的問題日益凸顯。 《意見》提出,我國將實施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積極推進預決算公開,建設陽光政府,讓人民羣衆看明白、能監督。 “政府預算收入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些錢究竟應該怎麼花、花在哪些方面、取得什麼實效,羣衆是有知情權和監督權的。”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說。 劉元春表示,長期以來,我國財政資金使用不規範、效率低下等問題,與政府預算透明度不夠、監督檢查機制不完善等密不可分。從這個意義上說,實施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不僅是“曬三公”的升級版,也有利於通過陽光化的機制和手段,讓納稅人的每一分錢都花得明明白白。 《意見》明確,我國將繼續擴大營改增試點範圍,促進服務業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近年來,隨着營改增等一系列稅制改革的進行,我國不僅打通了二、三產業的抵扣鏈條,也從制度層面解決了影響服務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推動了各產業之間更爲廣泛的分工與融合。2013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 此外,《意見》還明確要求,將抓住當前物價水平總體穩定的時間窗口,積極穩妥地推進資源性產品和交通、電信、醫藥、醫療服務等價格改革。同時,對居民生活用電、用氣、用水等,區分基本和非基本需求,完善兼顧人民羣衆基本生活和資源要素節約利用的階梯價格制度。 劉元春表示,把價格的形成機制更多地交給市場,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必然選擇。價格改革必須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廣大羣衆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讓民間資本大顯身手 《意見》提出,我國將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深入研究和準確定位國有企業的功能性質,區分提供公益性產品或服務、自然壟斷環節、一般競爭性行業等類型。同時,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技術經濟規律,有序推進電信、電力、石油、天然氣等行業改革。 劉元春表示,我國在電信、電力、石油領域的壟斷現象,不利於推動創新和效率提升。《意見》明確有序推進這些領域的改革,表明了中央使社會資本進入更多行業領域、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動力的決心。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郭麗巖認爲,放開所有競爭性領域有利於合理定位國有企業職能。要合理區分壟斷性業務和競爭性業務,將競爭性業務分拆引入民間資本,同時加強對壟斷性業務的政府規制。 《意見》明確,將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除少數涉及國家安全的企業和投資運營公司可採用國有獨資形式外,其他行業和領域國有資本以控股或參股形式參與經營。 劉元春認爲,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既能進一步拓展民間資本的空間,也能倒逼國有企業內部治理結構的優化,使國有企業真正建立科學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而民間資本也有了大顯身手的舞臺,甚至可以進入到傳統的壟斷行業,分享行業利潤,這也符合改革發展成果全民共享的執政理念。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我國不少領域的壟斷伴有強大的歷史慣性和頑固的局部利益,而且有些壟斷領域儘管降低准入門檻,但仍存在“玻璃門”等問題。加之部分領域投資規模大、投資週期長,對社會資本未必有充分的吸引力。因此,要在短期內使混合所有制經濟得到充分發展,需儘快出臺相應的配套措施。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21)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