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9日 03:00 去河北之前,以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產業轉移已進行的部分大致確定,只待展開;到訪河北之後發現不是這麼回事。 以北京打定主意要遷走的服裝批發市場爲例,兩地政府溝通之下,河北廊坊市永清縣承接北京動物園批發市場外遷,北京大紅門也有一半市場簽約落戶永清。結果,北京豐臺區突然與保定市簽約,將保定白溝新城作爲大紅門市場搬遷意向地。對此,河北省發改委都很意外。 一時間,無序競爭、相煎何急等詞開始出現,問題歸結於頂層設計之說頻現報端,似乎設計好路線、讓產業和企業跟着走,京津冀的產業協作方面就完成了。 但記者在河北看到的事情遠沒這麼簡單。在張家口市懷來縣,有百來家北京動批市場商戶購鋪準備落戶,北京南三環的服裝市場百榮世貿更要整體落戶,原因是想在懷來截留原先的北京動批客戶——動批的外省採購商大多來自山西、內蒙古,懷來是他們進京的必經之路。北京動批一位商戶說:“客戶多數從山西大同過來,爲什麼我不搬到順路的懷來而要繞路去永清?” 政府官員看來,廊坊有一個現成的永清國際服裝城,且之前已有部分北京商戶遷移到此,多麼完美的對接地點。相比之下,保定白溝新城遠些,條件弱些。懷來縣條件更弱,離北京近,但沒現成的批發市場也沒大型物流園區。但市場本身複雜,同在北京大紅門的5萬餘家商戶,客源並不相同,各大市場之間定位亦有差別。就像在北京、河北的藍圖中,懷來縣從來沒出現在搬遷目的地名單上,結果卻有商戶主動遷去。 當然,地理優勢最終不一定能化爲產業和市場效應。外遷是利益的重新調整、市場的重新整合,爲什麼同一個市場部分企業落戶永清、部分落戶保定就是異常的?多一個選擇不一定是壞事。北京產業轉移和功能疏解,應該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政府搭建平臺、提供多種選擇,市場最終會形成較優化的選擇。就像在房子和外界之間重新規劃道路,有的路會因爲走的人多而自然形成,規劃的路如果走的人少,也易荒廢。 服裝產業的轉移與升級只是京津冀一體化的一個環節,已反映出媒體思維、政府意志與市場意識的少許脫節。追求整齊劃一的宏大敘事,看似政績輝煌,如果漠視市場的自發性,或有彎路要走。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29)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