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16日 01:34 雖然國家層面的京津冀一體化規劃還未出臺,但河北方面已開始密集簽約北京項目。 5月8日,河北白溝與北京豐臺正式簽約,拉開了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轉移的序幕;同一天,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與在京13個項目簽約,項目總投資達300億元;5月11日,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開園並迎來多項目簽約。昨日(5月15日)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扈秋寧在北京舉行的“中國金融論壇”上表示,當地已與北京大學醫學部達成一致意見,一批醫療項目近期將落地。 河北工業大學京津冀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貴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說,這些企業或項目的簽約說明有活力、有需求、有市場,京津冀一體化激活了民間市場。 搭平臺、引投資、籤項目 自從京津冀概念提出以來,河北方面已是熱情高漲,爲在首都經濟圈建設中謀得有利位置,其多個城市已經出臺各自環首都經濟圈發展規劃,包括承德、廊坊、邯鄲、保定等已開始有實質性動作,與京津產業和企業進行對接。 5月18日,“2014中國·廊坊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將在廊坊舉行,這是當地政府的頭等大事,屆時洽談會將對河北省已經確定的承接京津功能疏解、產業轉移的40個重要平臺進行集中展示和推介。 除了搭建平臺,一些地方已有項目落地。從具體簽約項目來看,除了大紅門市場、高校、醫療機構外,不乏大量高科技企業。 5月8日,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簽約的項目就有多個高科技項目,其中總投資20億的量子技術應用產業園項目,以及溫斯頓國際(中國)有限公司擬投資31.5億美元的稀土鋰釔新能源項目等。 扈秋寧在上述論壇透露,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意在通過產業、教育、醫療三駕馬車來推進與京津合作,“以北京疏解功能,外遷人口爲契機,吸引教育、醫療項目向開發區轉移,爲承接產業轉移做好配套。” 扈秋寧表示,開發區已與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7所院校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中科院研究所等9個研究院10個實體項目已經正式落戶,百餘項科研成果即將發佈,一批項目達成合作意向。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原校長文魁表示,從他考察調研瞭解的情況看,河北已騰出很多園區,等待承接北京轉移產業。 提建議、出點子、談發展 針對最近河北方面的簽約熱潮,張貴認爲,這些企業或商業行爲與頂層設計不會有大的矛盾或實質性的影響,這些項目的簽約與落地不會對當地經濟馬上產生顛覆性的變化,但民間的活力也是企業良好願望的展現,這些企業的行爲說明京津冀有活力有需求有市場。“如果只有政府來做規劃那說明不行,而現在市場活起來說明京津冀是對的,河北方面要搭建平臺、營造環境、提供公共服務。” 對於如何避免地區招商引資惡性競爭的問題?北京大學區域研究中心主任楊開忠在“金融論壇”間隙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說,京津冀協同發展,是要有規則有序的競爭,只有競爭才能激發活力,但不是惡性無序競爭,競爭有合作,這是協同發展的重要方面。“招商引資在區域協同發展中進行功能定位、產業定位,進行有選擇的招商,而不是無條件接收。” 楊開忠在金融論壇也透露了京津冀沿海經濟帶的內容,他提出京津冀應該重點打造滄州港口城市的發展,滄州距離北京只有100公里,目前有大量的灘塗和優質廉價的建設用地資源,“如果在滄州開闢黃驊港到遼寧營口的滾裝運輸線,可以大大降低運輸成本提高效率,可以大大緩解天津北京的物流壓力。” 楊開忠說,滄州是河北成長性最好的城市,如果未來建設成爲京津冀的中心城市,可以重點推動河北沿海地區的發展,“同時把河北與天津濱海新區統籌起來並上升爲國家重點開發的戰略。”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16)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