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0日 03:35 “推進組建公司制的全國性信託登記服務機構,在年初就已列入上海市級重點工作。據悉市區兩級政府正醞釀在上海設立全國性信託登記公司。”某業內知情人士9日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在此之前,深圳也發文提出“探索建立信託受益權轉讓市場”,激活信託產品二級市場。對此,業內認爲,全國性信託登記平臺的組建是好消息,如果再加上信託登記制度方面的跟進,對整個行業來說是重大利好。 據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上海市金融辦將推動上海信託登記中心改製爲公司制的全國性信託登記服務機構,逐步開展信託受益權集中登記、信託合同登記、信託受益權轉讓及質押融資等業務。他透露,“全國性信託登記服務機構並非新設而是由上海信託登記中心改制而成。” 早在2006年6月,浦東新區就設立了上海信託登記中心,成爲國內首家信託登記中心。此後,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等產權交易中心也相繼成立。這三個機構業務範圍主要包括信託基本信息登記、信託財產登記、信託相關的信息披露與信息發佈、促進信託產品標準化和流動性的相關業務等,但均爲區域性機構,受衆面較窄使得這些交易平臺市場效應較小。 “由於信託轉讓需求增大,目前不少信託公司已開始自建二級市場,甚至包括部分第三方理財公司也有信託流轉服務。不過,大量的自建平臺仍多爲信息發佈和中介平臺。”用益信託分析師帥國讓說。 在業內看來,由於信託業的資金規模已經很大,跨區域甚至全國性的交易平臺亟須建立,但並非一帆風順。“法規雖然允許信託產品受益權轉讓,但信託產品工商登記法律有所缺失。而補齊法律短板需在國家層面進行,而非深圳、上海等地方可自行解決。”對此,某信託人士直言。他透露,目前在不考慮法規修改的情況下,信託產品的流動性只能寄希望於轉讓,而轉讓的難點在於尋找受讓方。“目前各類機構在構建交易平臺方面都有實踐,但均缺乏廣泛的可操作性。”該人士稱。 帥國讓認爲,全國性信託登記平臺的組建,如果再加上信託登記制度方面的跟進,對整個行業來說是重大利好。因爲通過該平臺,監管者不僅可直接查看信託產品信息,部分信息還可以對機構投資者開放,從而實現透明化。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10)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