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2日 08:11 最近,最高決策層在不同的場合對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進行了精闢的論述。10日,李克強總理在兩院院士大會上作經濟形勢報告時指出,要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豐富政策工具,優化政策組合,在堅持區間調控中更加註重定向調控,瞄準運行中的突出問題確定調控“靶點”,在精準、及時、適度上下功夫,做好預調微調,未雨綢繆、遠近結合、防範風險,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而在兩個星期之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指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機統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他強調,“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各級政府一定要嚴格依法行政,切實履行職責,該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該放的權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堅決克服政府職能錯位、越位、缺位現象”。 關於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對於中國來說,既是重大的理論命題,更是緊迫的實踐命題,尤其是在當前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如何運用好“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無疑考驗着決策層和監管層的執政智慧。爲了解決束縛市場主體活力、阻礙市場和價值規律充分發揮作用的體制機制障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創新性地提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這給我們的宏觀調控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路。 其實,新一屆政府上任以來,圍繞“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重任,在宏觀調控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並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增速爲7.4%,經濟結構有了明顯改善。在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同時,通脹水平卻有了大幅的下降,4月份我國CPI跌至1.8%,創下18個月以來的新低;5月份雖攀升至2.5%,但仍低於年初設定的3%調控目標。 這份成績的取得,應該歸功於決策層和監管層面對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在多種利益訴求交織的背景下,能夠清醒地保持宏觀調控的定力,堅定地通過改革推動制度創新,釋放市場能量,把改革和穩增長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保持經濟增長的平穩性和制度創新、結構調整的同步推進。比如,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把權力交還給市場和企業;通過減稅、金融改革等,降低企業的發展成本。這有效地規避之前我們在宏觀調控中過分運用“看得見的手”帶來的弊端,從而激發出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的創富活力。 在充分創造條件、發揮“看不見的手”的作用的同時,決策層和監管層還積極地通過正向調控,進行精準、及時的調控,發揮“看得見的手”的積極作用。比如,針對小微企業和“三農”方面的融資難和融資貴等問題,央行最近連續兩次進行了定向降準,一改之前的“鬍子眉毛一把抓”,既增加宏觀調控的精準和有效性,又規避了放鬆流動性對樓市調控以及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的拖累,可謂是一箭多雕。 因此,對於市場能夠解決和做好的,我們應該繼續完善公平競爭的環境,儘量交給市場去辦,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與此同時,也不能忽視正向調控的重要性。針對市場調節中出現的盲目性和滯後性,政府“看得見的手”也要適時、精準地發揮作用。唯有將“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有效結合起來,發揮各自的優勢,才能讓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煥發出最大的活力。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12)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