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9日 08:07 國家統計局18日公佈的“5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5月份,房價環比下降的城市進一步增加,過半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出現了價格下跌。專家認爲,這一輪房地產市場調整的主要原因是由信貸收縮引起的需求萎縮。通過市場自身調整,房價有望逐漸合理迴歸。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方面,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35個,持平的城市有20個,上漲的城市有15個。而在二手住房的價格方面,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35個,持平的城市有16個,上漲的城市有19個。新建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城市個數雙雙佔比一半,系2012年6月以來首次,並創兩年內新高。一線城市中,上海和深圳的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更是出現環比下降,降幅分別爲0.3%和0.2%。 在全國樓市分化愈演愈烈的背景下,“限購”是否可以鬆綁甚至取消、如何鬆綁,鬆綁後能否提振樓市等話題引發市場熱議。 事實上,多個地方早已採取各種靈活手段進行自我調節:江蘇無錫、海南海口等城市的買房送戶口,廣東佛山、安徽宣城、蕪湖等調高了公積金貸款額度,廣西南寧、安徽銅陵、浙江寧波及遼寧瀋陽等城市明確鬆綁“限購”…… 但是,從5月房價數據來看,鬆綁“限購”對樓市的提振作用並不明顯。以杭州爲例,5月份其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1.4%,領跌全國樓市;無錫、寧波、海口等分別環比下降0.8%、0.6%、0.2%;只有南寧實現了環比上漲。 有專家認爲,沒有宏觀政策配合,地方政府的任何措施都難以改變房價調整趨勢。一些地方的鬆綁措施,反而會進一步印證市場對房價調整的判斷,從而使更多潛在購房者加入觀望行列。 專家分析認爲,從近幾個月樓市的數據看,樓市進入新一輪調整的趨勢已經得到確認。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表示,房地產市場的降溫態勢恐將進一步持續。 世聯行數據顯示,5月銷售金額排名前十位的標杆房企中,半數房企業績同比下降。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爲,上市房企半年報壓力巨大,特別是6月份,很多房企將最後一搏。預計6月降價跑量的房企將明顯增多。此外,業內人士認爲,樓市存銷比指標繼續惡化,也是短期房價下跌壓力增大的重要原因。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19)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