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7日 13:40 “對中國經濟而言,房地產業今後仍將發揮重要作用。”6日,赴濟參加濟南高新區萬達廣場區域發展論壇的資深財經評論員、經濟學博士馬紅漫這樣說道。同樣,房地產專家、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表示,“房地產作爲宏觀經濟的支柱產業,它的先導作用能使與其相關的各行各業形成生產力和經營鏈。” 馬紅漫表示,中國經濟到了現在的時間節點,過去既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和慣性思維都發生了很大變化。“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前後政府調控的思路是做需求端,此後在4萬億的刺激作用下,中國經濟帶動全球經濟復甦。” 馬紅漫認爲,中國有一個很著名的3個“1億”圖表,這是中國保持經濟增長的重要方法。所謂3個“1億”,即到2020年,要解決約1億進城常住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約1億人口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約1億人口在中西部地區城鎮化。 “未來將有1億農民轉到城市中來,而現在面臨的問題是,1億農民進城變城鎮人口需要政府投入10萬億元來做配套建設和支出,這是一個經濟僵局。”馬紅漫所指的經濟僵局,就是未來城鎮化過程中政府沒有足夠資金滿足城鎮化的各項支出。 按照馬紅漫的說法,經濟增長需要投資拉動,民營企業投資積極性不高,政府沒有財政來源支撐巨大的投資。“這就陷入了一個發展怪圈。如果想突破這種僵局,最大的突破點其實還是地產業。” 馬紅漫認爲,在市場化過程中樓市的漲漲跌跌,政府不應該過多幹預。“房地產市場的財稅收入、地價收入都和地方財政收入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房地產如果能夠盤活起來,中國經濟就能夠帶動起來。地產熱了以後,企業的利潤問題就解決了。” 持同樣意見的還有董藩。在他看來,當M2增加時,貨幣將大量流向資本市場,而房地產市場是典型的資本市場。他認爲,當貨幣流入,一些人口增加、淨流入的城市房價還會上漲。事實上,很多沿海城市人口還在增加。 董藩堅持認爲,未來房地產發展空間依然很大。原因很多,一是房子質量會越來越好。“現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及以前的房子沒有配套設施,沒景觀、沒園林。而現在的房子都有了,這是需求決定的。”除此之外,城市人口還在增加,同時城市化還在進行。目前中國實際城市化水平僅在36%左右。 在董藩看來,房地產貢獻了30%的GDP,如果房價下降過快會直接導致GDP下降。“同時,政府60%以上的收入來源於房地產,沒錢的話,政府的想法也無法落實。”因此董藩認爲,“房地產的產業鏈綿長、複雜,並通過前向、後向和側向關聯,把國民經濟的多個領域連爲一體,作用不言而喻。” 本次濟南高新萬達廣場區域發展論壇以“萬達所至,城市所向”爲主題,力圖爲投資者指明方向。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7-07)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