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金融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新絲路”要寫綠色篇章
 
  
    2014年06月24日 07:44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如何,能夠承載多大的人類開發強度?沿線工業化、城鎮化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對當地生態安全將產生何種影響?全球氣候變化將帶來哪些新的生態環境問題?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建設模式和措施來防範這些生態環境風險?” 
      日前,在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主辦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孫九林提出的一連串問題,正是來自沿線17個國家和聯合國機構的200餘位與會專家共同探討的話題。 
      生態環境問題制約區域發展 
      絲綢之路自古就是東西方文化、科技交流和經貿合作的通道和橋樑,如今已成爲連接亞、歐、非大陸的戰略大通道。2013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倡議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將其作爲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這一重大戰略部署得到了沿線各國的積極響應。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董鎖成認爲,絲綢之路經濟帶既是世界戰略資源寶庫,油氣、有色金屬、煤炭等資源富集,其生態環境又相互影響,形成了自西向東的空中沙塵和污染物輸送通道。 
      孫九林院士指出,當前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我國西部及中亞、中東等地區荒漠化、水資源危機加劇,成爲制約區域發展的重要生態環境問題。在絲綢之路復興的進程中,伴隨沿線地區人類活動的加劇,人地關係將更趨緊張,其生態環境風險必將明顯加大。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協調發展的保障,正在成爲絲綢之路沿線地區的共識。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盟委副書記、盟長馮玉臻表示,阿拉善盟將着重發展符合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要求的六大產業,即清潔能源、現代煤化工、新型裝備製造業、沙產業、旅遊業和物流業,加速產業轉型升級。 
      甘肅省張掖市委書記陳克恭說,在張掖的幾大發展目標中,“生態文明大市”排在首位。張掖着力維護人工綠洲(農田)和天然綠洲(溼地)的平衡協調,以保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加強跨國科技交流與合作 
      與會專家認爲,建設“新絲路”必須遵循科學規律、依靠科學技術。開展沿線國家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廣泛研討和國際合作,有助於應對各國在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的挑戰。 
      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建議,大力推進清潔能源合作,共同推動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打造綠色絲綢之路。 
      俄羅斯聯邦議會議員兼議長助理杜勒霍諾夫院士認爲,在全球化背景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連接了歐亞非各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利益,希望科學家們能共享研究成果,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董鎖成建議,建立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跨國共建、合作共贏機制和行動計劃。一是攜手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極端氣候事件;二是協同推進生態修復工程,加強沙漠化治理技術合作;三是加強水資源科學配置高效利用和農業節水灌溉技術合作。 
      會議發出倡議,團結、發展、集合各國科學家的力量,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科學家聯盟”,爲“新絲路”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思想庫支撐,共同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生態環境改善與可持續發展。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24)
【關閉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報摘要 多空揭祕
工具
要聞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