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業務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文化產業跨界融合時代 內容依然是制勝王道
 
  
    2014年05月09日 10:59
    
      “一個不會拍電影的廚子不是一個好總裁”,在產業跨界融合時代,這已不是一句打趣的玩笑話,而是正在上演的真實戲碼。
      不久前,湘鄂情集團董事長孟凱——這位曾經在深圳蛇口一家小餐館掌勺的企業家宣佈,將收購兩家影視公司,並將試水網絡新媒體和大數據研發。像孟凱這樣的企業家如今不在少數,他們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一個共同的領域: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跨界融合,近年來熱度不減。從傳統行業紛紛涉足,到金融資本的大量涌入,再到互聯網時代的新科技與文化產業的交織融合,這種跨界融合越來越呈現出多元、立體的格局。
      產業跨界融合的動力是市場。傳統行業、資本、科技競逐文化領域,無非是想搭上近年來文化產業高速發展的快車。對於文化產業來說,有新鮮血液注入,自然是一件好事。一方面,通過行業滲透或產業鏈的打通,可以讓企業在原本不相關的渠道里共享資源,節約成本;另一方面,攜帶高新科技企業的融入,也可以讓文化企業的長遠發展獲得新鮮元素。
      但是,無論是文化產業鏈的打通也好,還是與科技、金融資本的融合也罷,如果最終不把資源融合的“好鋼”用在產品內容這個“刀刃”上,終究是隻具跨界融合之“形”而未具其“神”。跨界融合的真正價值在於,讓不同領域跨界而來的元素相互碰撞融合,使其變成一個創新的引爆點,促進企業在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上做更深入的挖掘,從而推動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升級。假若只滿足於簡單的1+1疊加效應,那麼這樣的跨界融合相當於只跨出了半步。
      如今,在互聯網思維的席捲之下,各行各業都在從過去的以產品爲中心轉向以消費者爲中心。在體驗消費時代,消費者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奢侈”:他們未必要最好的,但卻要最獨一無二的,專屬於自己的。而對於文化企業來說,如何關注消費者的這種個性化需求,從而爲其提供真正所需,纔是跨界合作需要認真研究的目標。從這方面來說,在跨界時代,創造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內容,依然是制勝的王道。
      其實,文化產業領域,消費者的口味千差萬別,每款有個性的產品都擁有自己的消費羣體,跨界融合也並非萬能藥。下功夫增加其他企業所不能實現的消費體驗、專心做好產品內容,這樣的文化企業,不管“新”“舊”,也不必在意“跨”與“不跨”,就都會有出彩的機會。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09)
【關閉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報摘要 多空揭祕
工具
要聞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