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1日 07:14 隨着樓市價量齊跌,住房空置率再度引發人們的關注。6月10日,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佈的報告稱,2013年中國城鎮地區住房空置率達22.4%,佔用4.2萬億元銀行貸款,其中經濟適用房的空置率更是高達23.3%。筆者認爲,需要政府出臺政策措施來擠出閒置住房,盤活存量。 實際上,投資渠道狹窄是造成大量資金涌入房地產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國,居民存款和民間遊資的規模驚人,由於股市低迷,債券收益率也較低,因此,購置房產就成爲許多資金的最好出路,大量購買者進入房地產市場囤積住房任其空置,待房價上漲賺取價差。 那麼,如何才能解決住房空置的問題? 首先,房價緩慢下跌有助於解決空置房屋的現象。最近,房地產市場的悲觀情緒相當濃厚,各項指標幾乎全部淪陷,地方政府開始救市,比如杭州、東莞等城市陸續推出以“備案”爲名的“限降令”。筆者認爲,這種做法不可取,地方政府沒有尊重樓市的市場規律,繼續此前對樓市的行政化調控思維。應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讓樓市延續週期性調整,通過房價下跌以及長期預期的改變,使人們減少房屋空置。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空置住房虧本的比例爲5.4%,略高於非空置住房。但房價一旦下跌5%,將會有17.1%的空置住房出現虧本,遠高於非空置住房的6.6%。若房價下跌50%,49.1%的空置住房價值將低於購買成本,而非空置住房僅爲24.2%。 因此,當購買者發現,房價下跌後自己所擁有的“空置房”虧本時,他們纔會把這部分房產推向市場,這有利於減少資源浪費,增加市場供給,盤活住房存量。 其次,我國房地產稅收制度還不完善,在不重複收稅的情況下,應對空置房徵稅。空置房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長期來看,需通過對多套房家庭徵收房產稅,激活空置房屋,使得該部分房產流通起來,提高房屋利用率。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成熟經濟體均已引入了房地產稅,包括空置稅等在內的房地產稅不但是地方財政的收入來源,也是抑制房價的主要手段。這個經驗值得借鑑。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11)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