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7日 07:54 漸入盛夏,各種各樣的飲用水廣告充斥身邊。但消費者們發現,同樣是無色無味的飲用水,種類可多達十幾種,而價格高低也可相差幾倍甚至十幾倍。飲用水市場這“一池渾水”,究竟有多少不爲人知的祕密? 農夫山泉的廣告說:“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近期風頭正勁的恆大冰泉廣告則稱:“我們搬運的不是地表水。” 生產也好,搬運也罷,林林總總的飲用水品種,總讓人眼花繚亂。記者走進上海、北京等地的超市和便利店,礦物質水、純淨水、礦泉水、冰川融水、負離子水、太空水、天然飲用水……名目繁多,貨櫃上的水少則五六種,多的超過十種。 同樣是水,其實各不相同。知名飲用天然礦泉水專家、中國飲料工業協會高級顧問杜鍾舉例分析,礦泉水是採用地下深處自然涌出或採集而來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礦水,通常含有一定量的礦物鹽、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氣體;而礦物質水則是添加了礦物質的普通水。 比如,有礦物質水產品說明中就有標註:配料爲水及礦物質或者硫酸鎂、氯化鉀等添加劑。“礦物質水中常見的添加成分與天然水中含有的礦物質本質上是不同的,而且這些成分含量較低,因此並不能補充人體每天所需的礦物質。”杜鍾說。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則指出,“飲用天然水”的名稱也容易導致消費者產生認識偏差,誤認爲是用地下涌出的泉水製成的,其實則不然,其水源多爲湖水;而真正的“天然礦泉水”的生產必須取得國土部門的採礦許可證。 值得關注的是,國家衛計委已公佈了《包裝飲用水》國家標準的徵求意見稿。如果新標準得以實施,“飲用礦物質水”叫法將被叫停,包裝飲用水的標準將實現統一,且必須在產品外包裝明確標註產品的成分。今後,除了天然礦泉水,凡是人工水,都將叫“包裝飲用水”。這將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將飲用水劃分爲“礦泉水標準”和“其它瓶裝水標準”兩類的做法一致。 同樣是無色無味,但各類飲用水的價格卻相差懸殊。 記者在上海多家便利店看到,500m l裝飲用水的價格從0.8元左右到10多元不等,而以標識爲“天然礦泉水”的飲用水價格較高。比如,依雲、富士、斐濟等進口天然礦泉水每500m l的價格在10元左右,恆大冰泉、崑崙山、統一等國內天然礦泉水價格每500m l在5-6元之間。而礦物質水的價格相對較低,500m l裝的超市價不到1.2元,在便利店也少有超過2元。 水的成本如何構成?一位長期致力於礦泉水研究的專家表示,一家水企想要開發礦泉水資源,首先要獲得探礦權,探明其水質、水量,然後開始採礦,最後建立工廠,並在衛生、技術、環保成本等方面進行投入,這些是“顯性成本”,此外還包括營銷等成本等“隱性成本”。 農夫山泉的重要水源地是千島湖,崑崙山礦泉水廣告稱其出自“6100米高海拔、無污染水源”;恆大冰泉則強調自己“搬運”的是“長白山3000萬年天然礦泉”。行業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國礦泉水等包裝飲用水產量已佔飲料總產量的45%,且產量連年呈兩位數增長。一些消費者擔憂,一旦抽取、“搬運”天然飲用水過多,是否會加劇水資源困境? 長白山天然礦泉水靖宇水源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李印錫表示:“對於礦泉水,我們是科學合理地開發,企業的採礦證裏有涌泉的允許開採量,一般原則是70%,從源頭引入廠後,剩下的迴歸自然,確保對生態環境的補給。”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27)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