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業務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擴內需莫求“畢其功於一役”
 
  
    2014年06月13日 06:44
    
      我國內需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結構失衡,即“高投資、低消費”。由於政府過度主導投資,民營投資受到擠壓,經濟活力受到抑制。要把內需打造爲經濟增長主動力,重點應解決內需結構失衡問題,特別是理順投資、消費、儲蓄之間的關係。 
      李克強總理日前在兩院院士大會作報告時強調,儘管面臨諸多挑戰,我國完全有條件、有能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繼續保持較長時期的中高速增長。其中,成長中的龐大內需市場,將爲經濟發展提供巨大潛力和迴旋餘地。這一判斷在堅定人們對中國經濟未來信心的同時,也引發討論。有觀點提出:應儘快出臺擴內需整體規劃,從而在當前抵禦經濟下行中發揮立竿見影的作用。對此,應當認識到,合理制定和運用好擴內需政策,能對當前穩增長起到助推作用,但主要還是爲未來增長提供支撐,促進結構改善,切不可指望“畢其功於一役”。 
      內需是包括投資和消費在內的國內需求,與出口所代表的外部需求相對應,共同構成推動經濟增長的引擎。我國內需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結構失衡,即“高投資、低消費”。投資率過高,而消費成爲經濟發展短板,主要原因是政府過度主導投資,導致內需比例失衡,民營投資受到擠壓,經濟活力受到抑制。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把內需打造爲經濟增長主動力,重點應解決內需結構失衡問題,特別是理順投資、消費、儲蓄之間的關係。 
      一是正確處理投資與消費的關係。投資和消費並非此消彼長,而是互相影響、促進。經濟運行中,很少存在爲提高消費而刻意壓低投資的情況。更多情況是,通過擴大私人部門投資增加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收入,從而增加社會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促進潛在消費能力上升。消費需求增加,又反過來帶來更多投資機會,形成“投資—消費”良性正循環。也就是說,擴大消費並不意味着要減少投資,而是同時發揮好“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其關鍵是正確發揮政府在促進投資中的作用。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大力推進簡政放權,下放和取消了400多項審批事項,就是希望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只要一些地方加快實現政府職能轉變,在投資中“亂規劃”、“亂補貼”的現象得到杜絕,投資、消費就能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二是準確理解擴大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係。對於“擴大消費”,有人會望文生義,認爲就是直接提高消費量,這種情況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政府可以通過貨幣或財政政策拉動經濟或抑制通脹,卻無法採取某種手段直接影響消費。消費需求擴大是經濟持續發展的結果,而非方便經濟控制的手段。擴大消費本質上是藏富於民,是把經濟高速增長的成果,轉化爲老百姓實實在在的消費。也就是說,出臺擴大消費的政策,並不必然導致經濟增長率變動,而是通過平衡總需求的比例結構,尋求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因此,在促消費相關政策制定中,不應功利地將重心放在如何讓百姓“突擊花錢”上,而應通過提高勞動者收入、改善分配結構、做好社會保障等政策調整,合理分配社會財富,讓百姓有錢消費、願意消費、長遠消費。 
      三是對擴大消費遇到的困難,要做好準備。未來抑制我國消費需求的因素,除上面所說外,主要還有兩個:其一,隨着我國人口紅利的消失,老年人口比例不斷攀升,中青年人羣預防性儲蓄會更高;其二,由於國企產權制度改革和銀行業利率市場化尚不徹底,金融市場遠未完善,難以把企業盈利有效轉變爲居民財富,抑制了潛在消費需求的釋放。這兩者在短期內都難以根本性改變,意味着擴大消費需求將是一個長期過程。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13)
【關閉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報摘要 多空揭祕
工具
要聞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