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7日 15:02 近期,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和江西省漁業局共同開展的我國首個無規定水生動物疫病區——江西省無草魚出血病區建設示範項目,通過了由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組織的階段驗收。 驗收會上,中國水科院珠江所所長吳淑勤和江西省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戴銀根分別代表項目技術組和管理組,詳細彙報了在江西省修水水系和信江水系開展的無草魚出血病區建設情況。示範區內草魚出血病免疫覆蓋率由2011年的26%提高到了2013年的44%,草魚呼腸孤病毒陽性檢出率由2012年的4.1%下降到了2013年的1.76%,草魚最高死亡率由2011年的17.6%下降到了2013年的7.7%,發病風險由一般風險下降至較小風險。近2年的草魚樣品中磺胺類、喹諾酮類等6種常用藥物殘留抽檢合格率達100%,畝均增收600至800元。以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王德芬爲組長的驗收專家組對項目開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爲該項目符合我國水產養殖實際,具有開創性和先導性,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草魚是我國最大宗的水產養殖品種,年產量超過450萬噸。草魚出血病屬於我國二類水生動物疫病,嚴重危害草魚養殖業。爲發揮支撐現代漁業建設的重要作用,解決草魚疫病問題,從源頭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切實爲漁民辦實事,珠江所利用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水產疫苗——草魚出血病活疫苗,從2011年起組織專家組與江西省漁業局合作,紮實服務江西草魚產區,共同開展江西省無草魚出血病區建設示範。經過3年的建設實踐,提出了無疫區標準體系建設框架,制定了“可控、控制和無疫”分階段實施目標,建立了無疫區物理屏障、管理屏障和生物屏障技術體系。下一步,項目組將繼續加強江西無草魚出血病區建設工作,逐步擴大示範範圍,認真落實產地檢疫制度,加快推廣精準調水技術,建設無規定水生動物疫病苗種場,建立區域化管理長效制度,努力做到疫苗免疫區域全覆蓋,爲全國水生動物無疫病管理髮揮更好的示範作用。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17)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