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年底兩次督促“有效投資”
 
  
    2014年12月03日 07:33
    
      從今年第三季度開始,在以深化改革的辦法穩增長、促發展的同時,投資這個穩增長的利器已經開始發力了,其目的就是要對經濟增長形成持續拉動力。 
      投資發力的決心和推動力來自高層,僅以10月份和11月份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兩次活動就可見一斑。 
      10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國務院部門負責同志會議時要求,對今年主要目標任務進展和完成情況要加強督查,最終結果年底要盤點交賬。他指出,瞄準羣衆急需、遲早要乾的薄弱環節,年內在水利、環保、信息網絡等領域再開工一批重大項目。 
      11月24日,李克強來到水利部考察並主持召開座談會時指出,水利建設不僅有利於水資源利用和保護,而且能夠拉動有效投資,促進就業和農民增收,帶動相關產業,發揮穩增長的關鍵作用。要利用原材料成本相對較低的時機,按照國務院部署,加快建設關係全局、具有較強輻射帶動作用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在建項目要抓緊建設,具備條件的要儘快開工,正在論證的要加快前期工作,對經濟增長形成持續拉動力。 
      今年前三個季度尤其是上半年,國家集中精力進行簡政放權,投資的事項沒有列入相關議事日程,一些人士就以爲是國家在有意壓低投資率。其實不然,簡政放權落實好之後,投資尤其是民間投資的積極性才能被充分調動起來。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62649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8%,增速比1-9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同期,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爲40616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5.9%,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爲64.7%。 
      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民間投資增速要優於全國投資增速,在全國投資中的佔比也在逐步擴大。這說明在簡政放權以後,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已經開始見效。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爲,中國的高投資率不是罪過。他強調,沒有任何一個經濟體的經濟增長能夠脫離投資而存在,脫離投資或沒有強有力投資的經濟體,它的經濟增長必定是不可持續的。在全球經濟增長率整體在減速的情況下,不能夠指望我國還保持此前高達40%的投資率,但投資率下降太多將會導致我國的競爭力下降。 
      筆者認爲,在今後一段時間內,中國經濟穩增長仍然需要投資來“駕轅”,出口和消費短時間內很難改變“拉套”的地位,但它們三位一體形成合力後,就將構成中國經濟提質增效的持續拉動力。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摘自世華財訊 2014-12-03)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