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業務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建立國家土地銀行勢在必行
 
  
    2014年05月29日 10:16
    
      “土地制度的相對滯後已經成爲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而通過建立國家土地銀行,形成新型生產關係,實現土地價值最大化,並形成土地制度管理的獨立運營平臺,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戰略選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低碳經濟聯盟全國城鄉一體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研究員宋健坤日前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何謂土地銀行? 
      何謂土地銀行?宋健坤解釋說,一般意義的土地銀行是指以土地爲標的物進行抵押、轉讓、借貸等業務的銀行。通常指經營土地存貸及與土地有關的長期信用業務的金融機構。從國際有關土地銀行的成熟經驗看,土地銀行的建立是國家實現土地制度設計的最終解決方案。許多國家或地區的土地銀行,主要業務範圍是提供土地抵押貸款和發行土地債券,主要服務目標是農地。例如,20世紀初爲解決農業生產所需的經營性資本問題,美國聯邦政府由財政通過購買土地銀行股票的形式建立起土地銀行,利用農戶擁有的土地來融通資金,爲其提供長期信貸資金和服務;爲協助農民興建水利、道路、造林和平整耕地,德國以土地抵押信用合作社爲主體,建立起德國農村土地銀行。 
      宋健坤認爲,在我國建立國家土地銀行,其目標是創建新型土地制度,即將現行的兩種所有制條件下的土地權利,在利益平等、市場統一、增收公平、獲益共享的條件下,實現地權均等化的目標,並以此爲基礎,爲最終實現全國地權權屬的國家化,進而在地權權屬國家化的基礎上真正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在價值上統一,奠定事實上與法律上的雙重基礎。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在土地制度上做出成熟而穩健的制度安排,那就是通過建立國家土地銀行,將上述各項變革都納入到國家土地銀行的運營模式內予以消化和解決。 
      建立國家土地銀行要具備五個前提條件 
      宋健坤錶示,中國未來發展所處的環境與壓力是複雜而長期性的,這決定了中國的制度性選擇必須同步具有資源國有屬性、效率市場屬性、效益全民屬性的特徵。 
      鑑於我國土地制度所面臨的現實難題,宋健坤強調,建立國家土地銀行的實現前提是:必須要同步促進土地利用方式和經濟發展方式發生轉變;必須使現行土地制度在市場準入、土地定價、增值分配等制度方面做出調整;必須在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係、不動產統一登記、量化集體資產等基礎制度方面提供保障;必須在確定土地權屬基礎上,賦予農民各類集體土地使用權、處置權、抵押權、流轉權,對收益權的轉讓要明晰法律程序;必須對長期存在的同地不同權、同地不同價、集體土地使用權與國有土地使用權非均等對待的二元化地權制度體系實施深刻變革。 
      此外,宋健坤還提出要建立國家土地銀行的機制。在資金來源方面,資本金應由國家財政出資並且以購買國家土地銀行股權的形式體現。同時,應鼓勵農民入股(農民以土地使用權入股)和機構投資者以現金投入方式入股。另外,應在法律框架下允許國家土地銀行發行土地債券、允許國家土地銀行向中央銀行借款、允許吸收農民和企業存款等金融手段,以增強國家土地銀行貸款發放能力。在管理體制方面,必須建立國家垂直管理體系,即建立“國家土地銀行”,下轄農村土地銀行和城市土地銀行兩大體系。職責分工應明確規定:省(市)、區以上土地銀行的主要責任是制定政策法規、資金清算、票據交換等業務;縣(區)土地銀行的主要責任是獨立運行;鄉(鎮)一級土地銀行要直接負責土地存貸業務以及與土地有關的長期信用業務。在運營機制方面,建立起具有銀行體系共有屬性的風險控制機制,加強金融監管,這是對國家土地銀行在風險控制機制方面的基本要求;建立起國家土地銀行特有的地價評估機制,這是防止土地價值流失的有效保障;建立起防範做空土地的機制,即建立限制非正常的高額交易成本與資本流動、防止土地出現泡沫化的預警手段。 
      宋健坤還對國家土地銀行的實現路徑和步驟提出了一些設想。對於實現路徑,一是,建立由國家權屬與社會資本相融合的新型土地制度,即“農村土地銀行”;二是,建立按國家統一部署,由“城市土地儲備中心”統一升級的“城市土地銀行”;三是,建立“國家土地銀行”並下設兩大體系——農村土地銀行和城市土地銀行。對於實施步驟,要根據實際需要逐步推進土地確權、政策法規條件完善、城鄉兩個土地中心建立等基礎工作,並在此基礎上建立國家土地銀行和新型國家土地制度,實施土地銀行確權和上市公開募集資金;推動土地流轉,兩產換兩權,實現地權統一。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29)
【關閉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報摘要 多空揭祕
工具
要聞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