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業務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廣州人均GDP最高福利卻最低
 
  
    2014年06月11日 14:37
    
      日前,由廣州市社科院公佈的廣州經濟藍皮書指出,當今發達國家創造的GDP當中,居民工資性收入一般可佔到70%左右,目前廣州僅爲這一標線的一半左右。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中,雖然廣州人均GDP最高,但居民實際獲得的人均福利水平卻低於上海。
      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一項針對新一代外來工生存狀況的調查也顯示:六成以上新一代外來工擁有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但是高達四成的新外來工仍然是通過非正規渠道就業。
      此份由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發佈的2014年廣州社會藍皮書也指出:新廣州人遇到的首要問題是工資偏低(60.2%),其次是消費太高(16.8%)和住房太貴(14.2%),再次是看病難、看病貴(8.6%)。
      一方面是廣州居民的福利溢出率偏低,另一方面是新一代外來工遇到的工資偏低這個“首要問題”。很顯然,廣州遭遇的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局。
      經濟水平和京滬落差明顯
      廣州經濟藍皮書比較了北上廣三大城市的經濟發展實力,指出目前存在的差距。
      在總部經濟方面,北京實力居全國第一,上海緊隨其後,廣州與京滬實力差距較大。且從動態角度看,2006-2012年間廣州總部經濟發展指數與京滬的差距進一步拉大了,且排名也從全國的第三位下降到現在的第四位,被深圳所超越。
      北上廣比較,廣州金融業規模只有北京、上海的1/3,占城市GDP的比重僅爲6%,也不到京滬兩市的一半。廣州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遠落後於上海,且廣州集中度低,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只有85%,同期上海、北京爲95%和91%;龍頭企業也偏少,在中國製造業500強中,北京39家,上海23家,廣州只有5家,在前10強中,廣州竟無一家入圍。
      廣州創新能力也遠遜於京滬。創新投入上,北京R&D投入佔GDP比重高居榜首(約6%),上海次之(3%),而廣州還不足2%。創新產出上,京滬專利產出均遙遙領先於廣州,廣州專利授權量不足北京的1/2,不到上海的1/3。
      僅僅在商貿業方面,廣州有一定優勢。廣州是全國新型商業和消費模式的引領者之一,網上購物和刷卡消費規模均居國內第一。但從結構層次看,廣州連鎖率低於京滬,世界知名零售商進駐率和奢侈品牌進駐率等指標也明顯低於京滬,表明廣州的商業檔次不及京滬。此外,從批發零售比這一指標看,上海商貿輻射力最強,而廣州略高於北京居第二位,與上海的差距並不太大。
      居民福利溢出率最低
      廣州經濟藍皮書認爲,經濟效率反映了一個城市的資源利用效率,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其財富創造能力。廣州人均GDP略高於京滬,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也好於京滬。且在三大城市中,廣州人均GDP最高,顯示人均創造財富水平最高。
      藍皮書也指出,廣州居民實際獲得的人均福利水平(主要以居民收入計)雖高於北京卻低於上海。從相對值看,京滬的福利溢出率均超過40%,而廣州僅爲36%,表明廣州在全社會創造的經濟成果中居民獲得的福利佔比最低。而當今發達國家創造的GDP當中,居民工資性收入一般可佔到70%左右,目前廣州僅爲這一標線的一半左右。
      藍皮書分析指出,廣州福利溢出率偏低,一方面暴露了國民收入分配上的缺陷,另一方面也與廣州以外資爲主導的經濟結構有關。此外,相對於京滬,廣州產業結構層次偏低、多數行業處於產業鏈低端也是原因之一。
      廣州經濟實力爲何這麼弱?
      既然可以並稱北上廣,廣州經濟實力爲何又這麼弱?就此,藍皮書給出的直接原因是:城市規模較小。
      該藍皮書說,2012年廣州經濟規模僅爲上海的67%,爲北京的75%。廣州經濟規模較小主要是城市規模相對較小造成的。廣州人口規模僅爲上海的54%、北京的63%,而城市建成區面積也僅爲上海的63%、北京的78%。城市綜合實力的提升離不開腹地的支撐,而廣州的直接腹地珠三角經濟圈僅有4萬平方公里,遠低於北京所在環渤海經濟圈的21萬平方公里和上海所在長三角經濟圈的11萬平方公里。
      在我國現行體制下,中央政策支持對城市的崛起非常重要。而三大城市中京滬均爲省級直轄市,北京更兼首都優勢,而廣州僅爲副省級城市,這種體制上的差異使廣州在可控財力、國家級資源和功能配置方面都處於劣勢,目前國家唯一賦予廣州並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也就是“廣交會”這一商務平臺。
      藍皮書指出,目前廣州改革精神和制度紅利在弱化。上世紀80年代,廣州在制度變革和機制創新上曾創造了多項全國第一。藍皮書進而認爲:“自跨入新世紀以來,廣州在改革創新方面的勢頭明顯減弱,許多新的重大制度創新鮮有出自廣州,而來自深圳、蘇州、溫州、天津、重慶等其他城市。”
      爲此藍皮書提醒稱,當今廣州在城際競爭中面臨被超越的危險,但其改革精神與動力卻明顯弱化,許多重大改革方案在政府內部即遭到巨大阻力,改革被迫拖延乃至無果而終!
      藉助“中國第三城”培育城市魅力“廣州今天在高端功能上的差距,固然有國家政策的因素,但與自身魅力弱化也不無關係。”藍皮書指出,廣州今後應藉助“中國第三城”和國家中心城市的名號,強化城市魅力的培育,以綜合競爭力提高對外影響力,以獨特優勢增強城市吸引力,以良好的制度環境和文化氛圍營造親和力,以宏大的發展藍圖創造想象力,高度重視營銷城市的特色、潛力、前景和地位。
      經濟藍皮書在給廣州的發展建議中指出,要儘快縮小與京滬的差距,必須立足於發揮廣州固有的優勢因素。今後要集中資源扶持汽車、商貿、物流三大優勢產業穩步壯大。
      藍皮書據此認爲廣州應該依託四大優勢區域發展:一是作爲新城市中心的天河區,GDP第一,是服務經濟最強區;二是作爲現代產業基地的蘿崗區,工業規模第一,是工業經濟最強區;三是作爲國家級新區的南沙區,是典型的政策強區;四是擁有國家級開發區的增城區,是未來發展潛力最大區。
      藍皮書還建議廣州着力培育優勢資本——城市魅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廣州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憑“千年商都”美譽率先在商品經濟大潮中破浪前行,其城市魅力獨領風騷。而上世紀90年代末後,大量人口無序涌入,出現城中村、馬路經濟、社會治安、環境惡化等問題,廣州一度被國人戲爲“國際大墟鎮”,加之全國開放格局的形成和長三角的崛起,廣州城市魅力大減。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11)
【關閉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報摘要 多空揭祕
工具
要聞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