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7日 14:20 快遞員阿宏正在簽收快遞。 去年,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網購消費量排名第一的國家;同年,廣東收發快件數量居全國之首;本月廣州60家專業批發市場集體“觸電”…… 一幢寫字樓招租滿不滿,問問快遞員就知道了,CBD的商家賺不賺錢通過快遞的單子也可以看出來。廣州的快遞員像釘入這座城市鋼筋混凝土的“楔子”,正成爲廣州這座千年商都各項經濟活動的神經元。 人物特寫 CBD“掃樓王”: 底薪8年漲1000元每月到手五六千 順豐快遞員阿堅的工作是每天收、派人民路上美國銀行中心的11到14層的公司快件,從配送站到那裏幾百米路,每天要走上十幾個來回。 早上7點半開始,配送站裏的40多位快遞員都要在一個小時內將倉儲車從分揀中心拉來當天要配送的快件各自歸類。“快件拉到配送點之後就責任到人了,屬於誰的片區,誰就拿走當天送到。”早上七八點鐘的廣州老城區還不太繁華,快遞配送站內一字排開、有條不紊地分揀快件的聲音,給安靜的街道帶來了一天中最早的活力。 一個小時左右的分配件之後,大部分快遞員踩起單車各自送快件,但阿堅更習慣把文件裝在揹包裏,其餘的大小包裹堆放在小推車上。“順豐都包機了你還用小推車?”阿堅被記者問得有點不好意思,“單車快但拿貨少,小推車短線作戰最實用”。 阿堅說:“大廈每層樓有十幾間公司,他們從早上起開始陸續把快遞件交給前臺,通常一層樓‘掃’下來我的小推車就滿了,所以每天上午就得往返幾趟,收上百個件。”阿堅說,他剛入行時一個人跑一條街幾棟樓,而現在快遞的業務量經過逐年突飛猛進,一棟樓需要好幾個甚至十來個快遞員從早忙到晚,“8年前一棟樓下來也就幾個快遞,現在一層樓‘掃’下來少說也有幾十件。” 威水: 寫字樓招租滿不滿快遞員全知道 “收一個快件就是一份數據,爲了不出錯全得存在腦子裏,更重要的是要存進掃描槍。”阿堅邊說,邊將剛剛收回來的包裹拆封、檢查、對照快遞單輸入數據掃描槍,再重新打包、補減震物。“客戶交上來的非文件快遞,幾乎都要重新打包,再發往目的城市,這也是爲了安全。其實比起上午收件的辛苦,每次收件回來再打包花的精力更多,好在這邊多是服裝公司,快遞包裹並不重。”他指着一個蘋果主機盒大小的快遞包說,“這麼大的包,得纏20多圈密封膠帶,從拆包到包完全套一共五六分鐘。”記者在一旁觀察發現,他完整地打包一個大件大概需要十幾分鍾,而手掌大小的小件一分鐘則能打包十多個。打包不到幾分鐘,阿堅的工衣背上的部分就已經溼透了。 “一個寫字樓招租滿不滿問問快遞員就知道了。雖然平時工作辛苦,這也算行業優勢吧。”阿堅說,自己做了多年快遞員,客戶公司效益好不好,從一段時間內快遞單的變化就能判斷個八九不離十,行業大數據都在我們腦子裏裝着。“很多電商賣家最開始都是在珠江新城、花城匯這些地方,把公司設在這裏會讓人有信任感。但是,只要單子一天滿了100件,不出多久一定搬出去。” 未來: 望從“掃樓王”變爲街坊定製快遞 入行8年的阿堅最近也在考慮“轉行”,但他希望自己能有個不同凡響的“華麗轉身”:“我們公司要在每個城市都開便利店,便利店也能幫助附近的街坊代收快遞,我正在準備這個考試,這也算‘離行不離家’吧,在順豐工作8年,這裏已經算是我的家了。”阿堅告訴記者,作爲一個本地仔,開一家店既有份穩定的收入,又能每天幫到街坊,是很讓人開心的一件事,畢竟快遞員的工作並不“高薪”卻很“高辛”。不過,轉行意味着不得不放棄做了8年的工作,大部分都要從頭開始,收入暫時也會變得不穩定。 “快遞員月入過萬元?”阿堅說,“很難。收或者派一個普通快件,提成1塊多,2007年我剛入行時底薪2000元,現在3000元的底薪加上收派件提成、獎金和高溫補貼,一個月到手也就五六千,離一萬塊還差得遠呢。” 配送站的員工也告訴記者,快遞員的收入和負責的片區有直接關聯:“跑十三行、火車站、專業批發市場等地方,鋪多、件多、提成也最多,快遞員收入最高,但是也最累。月入過萬不是沒有,卻是少數。” 大學城“包件公”:一人打4份工月收入超一萬五 承包了大學城片區所有匯通快遞收取件業務的小強是有車有房、月入過萬元的“高富帥”,從湖北南下廣東8年的他,口頭禪是“在廣州,沒這點錢怎麼過”? 小強每兩個月休息一天,休息那天才會破例只打三份工,而平時,他每天至少有四個身份:匯通快遞的早班貨運司機、大學城的駐點快遞員、中大布匹市場的運輸工,以及潛伏在地鐵口外的“電動的士佬”。 每天早上6點,小強就會在鬧鐘響起之際,提前幾分鐘“自然醒”。洗漱收拾之後,妻子早已做好了早飯。他必須在早上8點前,從中大布匹市場的家踩着電單車,到達番禺石基取貨。這是他一天裏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最累和責任最大的一份工作。接下來的4個多小時裏,他得和搭檔一起,把當天要運往大學城的匯通快件都塞進小卡車、把車從番禺開到大學城、卸貨、分類整理……從清晨開始彎下腰取件,到晌午爲止直起腰分單,彎腰、起身的動作他至少要重複上千次。司機兼搬運工,一天100元,這就是他打的多份工中唯一“旱澇保收”的工作。 “一個件1塊,我一天能送一兩百個,幹完就收工。”小強幾乎能將每個學院的保安、負責集體收件的阿姨甚至哪個實驗室周幾誰值班都記得清清楚楚。“有時候我還受邀去參加客戶的畢業典禮。”小強得意地說:“作爲一名大學城的帥哥快遞員,這是待遇。”小強因爲幫一個大三學姐給大二學弟快遞了一盒巧克力表白並“倒追”成功,一年後受邀參加了學姐的畢業典禮。 來廣東8年,最後6年他賺了60萬元,現在每個月也有超過1.5萬元的穩定收入,去年他一次性付款在老家荊州買了一套四室兩廳的“學區房”。小強說,他的夢想裏不只是老家的一套大房子,所以去年買房、裝修後,小強又馬不停蹄地回到廣州,繼續租房搵工。只是退了原來700元租金的單間,和妻子搬進了租金1000元、一室一廳的“改善房”。 大學城的兩份工作一般在下午4點就結束了。小強收工後並不回家,把電動三輪車鎖在學校的單車場,之後自己坐地鐵到中大布匹市場開始另一份工作——把貨從市場運往不遠處的紡織廠。“每天在這兒主要是幫老鄉運布,忙的時候運二三十趟,不忙的時候也能運個十來趟。每天也就賺幾十塊錢。” “你看我這麼賣力賺錢,可不是‘土豪’啊。我想開一家快遞出租公司。”小強在採訪最後向記者曝出隱藏了許久的自己的身份。他曾是中山一個小有名氣的快遞公司的老闆,但因6年前一次投資失誤而虧得傾家蕩產,之後他放下老闆的架子,來到廣州從快遞員做起,一邊賺錢一邊積累經驗,爲了將來東山再起把自己的快遞公司開起來,“現在做快遞的這麼多,我只能依靠‘包件公’的優勢,在大學城這個片區成立一個快遞出租公司,給學校或者外面的商務項目提供一對一的快遞承包服務。”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27)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