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08日 08:05 在中國連續多年成爲世界汽車產銷第一大國後,汽車工業大而不強也成爲業界必須直面的現實問題。 “產業政策對汽車產業的導向作用很重要。我們今年的一項工作就是修訂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涉及合資股比的問題,我們會和企業一起認真研究,最終有一個說法。”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副司長盧希在近日舉行的“2014中國汽車論壇閉門會議”上表示。 他同時透露,國務院有關領導已經要求工信部等部委抓緊修訂汽車產業政策。 事實上,國內汽車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已經連續3年下滑,今年第一季度的市場份額已下滑到38%。更讓人不安的是,今年一季度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的下降不再是非主流自主品牌的局部下降,而是包括更多主流自主品牌在內的市場整體加速下降。 面臨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下滑的國內車企對合資股比的放開均表達了一致的反對意見。 20年前頒佈實施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明確規定了我國汽車產業在合資股比上遵循中外雙方50∶50的“股權標配”。去年,商務部曾表態稱:“將進一步放開鋼鐵、化工、汽車等一般製造業領域的外資准入限制。”一度引起業界的熱烈討論。 外資持股比例不得超過50%這一政策被視爲在中國成立整車合資公司的一道“紅線”。隨着中國強調深化市場改革,有關整車企業中外合資股比是否能夠放開50%股比的爭議不斷升溫。 “在開放市場資源和充分競爭環境下,弱小的一方壓力會更大。不過隨着開放合作,自主品牌和外資品牌的差距在縮小,而且距離越來越小。如果在這個時候放開合資股比協議,合資合作發展的主導權、控制權以及話語權都很被動,尤其是人才、採購網絡、營銷網絡等多種資源都會被吸引到外資企業,我覺得對自主品牌企業影響很大。”一汽集團董事長徐建一在上述閉門會議上表示。 “我們加入WTO已經十多年了,現在開始進入第二個十年。自主品牌如何實現良性發展,並支持國家‘強國夢’的實現,是我國汽車產業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徐建一認爲,自主品牌依然競爭力不強,不能與外資品牌同臺競技。在開放市場資源和充分的競爭環境下,中國汽車市場上呈現出來的狀態則是外資品牌越來越強,自主品牌越來越弱。 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也不贊同放開合資股比。“放開合資股比對中國汽車企業有很大的傷害。”奇瑞汽車與捷豹路虎的合資公司將於今年第四季度投產新車型,在投產新車型的同時,奇瑞捷豹路虎合資公司的管理架構和渠道也在調整,背後正是奇瑞汽車與捷豹路虎之間的利益博弈,如果此刻放開合資股比,對於奇瑞汽車而言絕對不是好消息。 “自主品牌車企當前面臨非常嚴峻的困難。我建議政府能夠拖延的儘量拖延,讓自主品牌在最近幾年能夠儘快掌握國外技術,或者掌握大部分技術,使我們自主品牌能夠快速發展起來。”華晨汽車副總經理王世平說。 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則認爲:“汽車合資股比放開應該和企業對內的改革配套。從市場經濟發展來看,汽車合資股比肯定是要放開的,但是我們現在是否具備成熟的條件,包括我們自主創新的機制和體制,包括社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據瞭解,此次汽車產業政策的修訂將會強化如何從頂層設計上引導自主品牌汽車發展壯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董揚表示:“我們建議這一版產業政策研究制訂中國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建設汽車強國爲導向,以保護消費者利益爲支撐。”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08)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