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金融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就業還是讀研:高校畢業生流向
 
  
    2014年07月08日 07:40
    
      21世紀宏觀研究院近期對2013年教育部直屬70多個高等院校發佈的2013年就業報告進行梳理的結果顯示,師範類高校的名義就業率普遍較高,而清華大學的出國率和讀研率都排在第一位。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以及部分發達國家的標準,本科畢業生國內讀研或出國繼續深造,不計入就業。而目前國內高校均按照教育部的規定,將出國和讀研作爲就業的一部分納入統計,與人社部的口徑存在差異。
      21世紀宏觀研究院採取的名義就業率定義爲:高校畢業簽約、簽有就業證明,以及靈活就業和創業的人數佔全部畢業生的比例。出國深造以及在國內讀研升學的畢業生數據,本報告則將單獨列出,力求更清晰地顯示70所高校畢業生的流向。
      根據各高校公開發布的數據統計,從名義就業率看,70家高校中最高的是中央美院,爲82.89%。與名義就業率相對應的是,清華大學繼續在國內讀研或出國的畢業生比例最高,2013年清華有將近一半的畢業生繼續讀研或出國深造。
      本次提取的數據,以各個高校發佈的2013年就業報告數據爲準。由於參軍的畢業生在上述高校中所佔比例極小,不到1%,可忽略不計。個別尚未完整發布2013年畢業生數據的高校暫未納入此次統計。
      此外,各地高校截止就業率統計的時間不完全一致,本次梳理的70家院校一般都是985或211大學,最初就業率公佈的數字和最終的數字差距不大,剔除出國和國內讀研人數後的名義就業率,無論採取哪個標準,對結果影響微弱。
      比如山東大學2013年9月1日和12月31日公佈的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分別爲91.62%、93.83%(含出國和讀研人數),去掉升學和讀研人數後,根據兩次公佈的結果測算的名義就業率接近一致。
      綜合性大學讀研、出國比例高
      根據21世紀宏觀研究院的測算,2013年70所高校畢業生中讀研率、出國率較高的是清華大學,其次是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學等985院校。因此,這些院校畢業生的名義就業率相對較低。
      2013年,清華大學有45.7%的畢業生出國或者繼續讀研,清華大學以17.5%的出國率和28.2%的讀研率在70家院校中排名“雙第一”。而如果只看本科生的名義就業率,清華大學爲16.4%,顯示大多數本科生都選擇了在學術方面繼續深造。
      數據顯示,2013年清華本科畢業生54.4%在國內讀研究生;出國深造的比例則達到27.3%,比北京大學28.89%的出國比例略低。也就是說清華大學約8成本科生選擇了繼續在國內或國外讀書,而不是就業。北京大學2013年本科畢業生選擇國內外繼續深造的比例加總達到69%,僅次於清華。
      與清華、北大類似的,還有武漢大學、西安交大、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西安交大、上海交大等高校。這些985院校中的頂尖名校有超過5成以上的本科畢業生選擇在國內外讀研深造。
      上述畢業生繼續深造佔比較高的院校主要是綜合類的研究型大學,本身學科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綜合研究素質,因此這類高校本科畢業生國內外繼續深造的比例明顯偏高。對這類院校而言,畢業生名義就業率並不是反映高校辦學和管理水平的惟一指標。
      師範類院校名義就業率佔優
      根據21世紀宏觀研究院的統計,一般越是研究型高校,比如像北大、清華等,則讀研率、出國率越高,而越是應用型高校,比如師範院校,以及音樂、美術、演藝等類,則名義就業率越靠前。
      70所高校中,2013年名義就業率最高的是中央美院,其次是中央戲劇學院,名義就業率分別達到82.89%、82.79%。
      在名義就業率最高的前10名院校中,師範院校就佔了5所,其中5所師大的名義就業率達80%左右。
      師範類院校名義就業率普遍較高的原因是讀研比例相對較低,一些院校的免費師範生就業率達到100%。
      比如華中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東北師大、華東師大、北京師大的名義就業率均在80%左右。西南大學前身是師範院校,師範生比例較大,其名義就業率也達到了80%以上。
      此外,中央美院、華北電力大學、農業大學、中醫藥大學、石油大學、礦業大學等專業化特徵明顯、偏重應用型的院校,其名義就業率也比較高。事實上,師範院校也具有鮮明的專業化和應用型職業教育的特徵。
      此類應用型職業性色彩濃厚的院校名義就業率數據,也給高校就業管理帶來一個啓示:面對嚴峻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特別是大學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不匹配造成的結構性“就業難”,國家應該加快一般院校,甚至包括211大學,向專業性、應用型、職業院校轉型改造的步伐,爲中國培養更多的應用型高級人才服務。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7-08)
【關閉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報摘要 多空揭祕
工具
要聞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