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金融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大運河,適新與復古之間
 
  
    2014年07月02日 07:23
    
      
      大運河對於揚州市民而言,是文化古蹟,更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攝影記者/王曉東
      經過近10年努力,中國大運河終於在今年6月22日進入世界遺產的序列。
      延綿1790公里、前前後後修建了1800年的大運河,溝通了5大水系。它起於杭州,終於北京通州,串起了8省份的35座城市。自春秋時期至今,中國大運河推進着中國文明的進程,某些時刻甚至成爲歷史的主角。
      如今,大運河和生活在運河兩岸廣袤土地上的人們也一起邁入新的時代:當它作爲整體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人們對大運河以及對文化遺產本身的觀念和相應的行動,面臨更新。
      “線性的、活態的文化遺產”是致力於申遺的幾代文保專家提醒人們注意的概念。如果將長城、故宮這樣震撼人心的歷史建築比作靜止的雕塑,那麼,大運河更像正在使用的器物,歷史悠久卻依舊在變化。
      恰恰也是大運河的“線性”與“活態”,爲保護帶來了更多的挑戰:維持歷史原貌與適應現代發展之間如何拿捏?大運河穿過都市又繞過鄉野,連接歷史也發揮着現實作用,究竟應該讓它呈現何種面貌?又如何來協調,以達成相對統一的認識?
      申遺成功,這一系列難題並沒有自動消解,反而凸顯出來。大運河以及沿途的景觀將煥發更大的吸引力,但這也意味着難以抑制的開發衝動。這些,都是隱憂。
      葛劍雄與阮儀三兩位學者,談到開發與保護的矛盾。葛劍雄認爲,人們對運河歷史的認識存在誤區,而申遺的動機也存在着偏差。他強調:“既然是遺產,就不該過分強調開發,只能適度應用,不應該搞得面目全非。”
      阮儀三長期從事古建築考察與實地規劃、保護,他自言看到了太多遺存因爲地方政府的開發熱情而無法保存的案例,“不能急功近利,而應該還歷史以原貌。”他認爲:“哪怕是亂草、舊房、碉堡,也有它的精彩之處,不應該拆除。”
      而作爲揚州申遺辦前主任,顧風更多地介入到揚州地區大運河遺址保護的決策之中,在文保理念與城市建設之間,他面臨的問題更爲具體。同前兩位一樣,他同樣看到了遺產保護中存在着的急功近利:“現在都要搞開發,這怎麼行?搞不好今年申遺成功,明年就拿到一個黃牌警告。”但他也認爲,需要權衡各方的訴求。“問題的解決要靠對度的把握,而這種把握則要靠專業。”
      保護“活着”的大運河,如何權衡適新與復古是一個問題。而更爲根本和尖銳的問題是,開發帶來的短期經濟利益與不可複製的文化遺存之間該如何選擇?誰來監管這種選擇?
      顧風
      揚州文物局前局長、揚州市申遺辦前主任
      社會上有一種急功近利的現象,一看到申遺成功就搞旅遊,就要提高運河的運力,這樣怎麼行呢?搞不好今年申遺成功,明年我們就拿到黃牌警告了。
      姜師立
      中國大運河聯合申遺辦副主任
      大運河監測平臺是對影響遺產的幾個因素大類進行監測,包括本體、自然環境、社會環境、遊客行爲到消防安防五大類。
      阮儀三
      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
      一些地方政府還是有點急功近利,目的還是政績或是經濟,而不是爲了保護不可複製的文化遺產。
      葛劍雄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保護第一位,如果開發,那麼遺產的稱號是名存實亡的。現在第一步是考慮制定保護條例。中國已經有四十多個世界遺產了,應該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7-02)
【關閉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報摘要 多空揭祕
工具
要聞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