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4日 09:49 涉及農業、能源和貿易多個領域,其中農業部將繼續推進支持陝西、寧夏等與中亞各國的農業、畜業合作,積極構建境外農產品生產基地,搭建農業雙邊合作機制,到2025-2030年建成大宗棉糧油生產基地 向西開放,中國的對外合作站在了歷史的新起點上,古老的絲綢之路也將煥發新活力。昨日在陝西西安開幕的第十八屆西洽會暨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上,上證報記者獲悉,儘管“一帶一路”相關規劃正在制定中,頂層設計尚未出臺,但部委層面已在推進與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的合作,涉及農業、能源和貿易多領域。 據悉,本屆西洽會首次升級爲絲綢之路博覽會,同時舉辦能源、農業、科教、通關便利、醫藥衛生等多個分論壇,推進相關領域的務實合作,陝西省有關領導、相關部委負責人、中亞多國代表等悉數出席。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農業合作專題論壇上,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唐盛堯指出,農業部將繼續推進支持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陝西、寧夏等省區與中亞各國的農業、畜業合作,利用重點省份的地緣優勢,積極構建境外農產品生產基地,搭建農業雙邊合作機制,到2025-2030年建設成大宗棉糧油生產基地,帶動區域農業經濟帶發展。 中亞油氣管道貫穿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多國,成爲我國的能源經濟大動脈。絲綢之路向西開放,率先對接的恰恰是中亞多國,能源領域的合作也至關重要。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張玉清在能源合作發展分會上表示,加強絲綢之路建設是保障能源安全,支撐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有助於實現能源供應多元化。構建絲綢之路的能源合作,是各國共同需求,同時也是能源資源消費國、供應國和過境國互利共贏,有利於打造新興國的利益共同體。 “攜手共建絲綢之路,合作領域涵蓋油氣、煤炭、天然氣、新能源等,除了油氣貿易之外,也包括融資、金融之間的聯通。”張玉清表示,國家能源局將加強與各國政策溝通協調,打造良好的政策平臺,引導能源絲綢之路建設,同時利用陝西等西部城市的區位優勢,加強中、東、西合作,打造能源向西開放新起點。 對外開放最終落在貿易往來上,而海關的便利化是重要保障。就在昨日,海關總署發佈《關於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措施》,意在打造更爲便利化的通關。在絲綢之路博覽會“通關便利化分論壇”上,海關總署國際司司長陳小穎也指出,絲綢之路經濟帶覆蓋30億人口,鼓勵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積極借用貿易便利化協定,發展雙邊及多邊貿易,市場規模和潛力獨一無二,同時海關要進一步做好服務工作,使通關便利化的實施更有利於自由貿易。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24)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