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7日 06:19 與3年前制定“十二五”規劃時預期不同,經濟結構調整,使得一些地方政府開始調整“十二五”規劃的部分指標。 昨日,四川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開始審議四川省政府提交的《關於“十二五”規劃〈綱要〉實施中期評估的報告》。四川在線報道,報告建議,四川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指標由12%左右調整爲11%左右。 不只是四川一個省份調低了“十二五”地方GDP增速。 去年開始的各地“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中,已經有一些地方調整了增長指標。比如,北京市“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報告將北京地區GDP年均增速由8%調整爲7.5%左右;蘇州市將GDP增速規劃目標由12%左右調整爲10%。 參與了四川省“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的四川省經濟研究院院長王小剛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是不單純以GDP論英雄,要把精力放在調結構轉方式上,另一方面,隨着現在經濟形勢的變化,難以完成原來增長指標。 四川GDP增速連年下滑,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分別爲15%、12.6%和10%。要完成五年年均增長12%的規劃預期目標,後兩年四川GDP年均增速需超過11.2%左右。 然而,經濟下滑趨勢仍在延續,今年四川預期的增速目標只有9%左右。前述報告表示,充分考慮到四川省現階段發展的客觀實際,建議將“十二五”後兩年地區生產總值預期目標調整爲9%左右,由此測算“十二五”時期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將達到11%左右。 去年蘇州的“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就明確有兩項預期不能完成的指標,其中之一就是GDP增長速度。蘇州市在綜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後,提出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規劃目標由12%左右調整爲10%。 雖然一些省份沒有明確調整GDP增長目標,但是面對3年前制定的較高目標,大部分地區在“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中已經坦承實現目標的壓力。 實際上,在編制“十二五”規劃的時候,大多數中西部省份提出的增速目標都在12%及以上,或者是要求GDP翻番。比如廣西提出,力爭到201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西部地區中等水平,這意味着年均13%的GDP增速。 吉林省發改委主任姜有爲在吉林“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時表示,編制“十二五”規劃時,正值我國4萬億投資政策釋放期,全國經濟呈現快速恢復性增長,各地經濟發展速度都比較快。區域間在制定規劃目標時也有差異,東部地區更加強調轉方式、調結構,中西部地區主要考慮加快發展、爭先進位。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27)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