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2日 08:13 地方政府部門出身,轉任政協工作幾年再上調中央或迴歸政府系統,多名中國地方官員走出了這樣一條仕途路徑。 近日,天津市政協主席何立峯履新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成爲國家發改委5名正部級副主任之一。此前,59歲的何立峯在天津市政協主席這個崗位上工作了約一年半。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官方資料發現,何立峯的經歷並非個案。此前已經有多省份的多名官員在地方政協主席的位置上更換“跑道”,轉向新角色。 這樣的履職經歷,也改變了外界對政協崗位的傳統印象。 與何立峯一樣,北京市市長王安順也曾有過政協主席的工作經歷。2011年初,時任北京市委副書記王安順當選爲北京市政協主席,成爲正部級領導幹部。 2012年7月,北京完成市委常委換屆選舉,郭金龍晉升爲北京市委書記,王安順則當選北京市代市長,並在2013年年初當選爲北京市市長。 現任吉林省長巴音朝魯也有類似經歷。2011年2月,時任吉林省委副書記的巴音朝魯當選爲吉林省政協主席。2012年12月,巴音朝魯出任吉林省委副書記、代省長,並在次年1月當選爲吉林省省長。 更早的2004年2月,已經擔任遼寧省政協主席一年的張文嶽,出任遼寧省代省長,隨後當選爲遼寧省省長,並在2007年10月進一步擔任遼寧省委書記職務。 還有不少官員曾經在地方政協副職上歷練過。例如,現任廣東省省長朱小丹,曾在2002年至2004年期間擔任過廣東省政協副主席職務;現任山西省委副書記樓陽生,也曾在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擔任過浙江省政協副主席職務。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一些省份的現任政協主席“正當年”。例如,北京市政協主席吉林是“60後”——去年初,51歲的他當選爲北京市政協主席;廣東省政協主席朱明國去年初當選時也不到56歲。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政協在我國的政治體系安排裏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當前的社會轉型期,政協主席在協調民族、黨派、社會組織、社會治理等方面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也是官員鍛鍊的一個重要環節。 “政協主席並不是一個閒缺或者等着退休的職位。”竹立家說。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7-02)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