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4日 16:25 距離《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公佈將近一個月,各地方落實“穩外貿”近日陸續出臺。繼廣東省率先公佈25條“穩外貿”落實措施之後,江蘇省和天津市在6月10日也推出各自的落實措施。 值得關注的是,在傳統的出口退稅、出口信保等常規政策調控之外,促成貿易便利化、跨境電商等新興服務業態在穩增長方案中得到突出。 地方版落實“穩外貿” 海關總署6月8日公佈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3550.2億美元,增長3%。其中,出口1954.7億美元,增長7%;進口1595.5億美元,下降1.6%。 但5月的數據向好不能掩蓋年初以來進出口領域遭遇的減速現實。今年1~5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0.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2%。其中,出口5.4萬億元、進口4.9萬億元,分別下降2.7%和1.6%。 尤其是3月份出口1701.1億美元,下降6.6%,4月份僅同比增長0.9%,使得市場對於能否實現全年進出口貿易目標產生質疑。 對此,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指出,一季度的進出口數據出現了雙降,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去年同期部分地區對香港的異常貿易擡高了基數。 但另一方面,商務部同期在全國範圍內組織了6000多家企業廣泛徵求意見,得到的反饋則是要完成增長7.5%左右的全年外貿目標,任務十分艱鉅。 商務部外貿司司長張驥在5月底表示:“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意味着從5月份開始,每個月進出口平均增長速度要達到11.3%。” 在這一背景下出臺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被認爲是國家層面依然表明將外貿作爲重要經濟增長極的信號。而相較以往以調整出口退稅、扶持個別行業的口徑不同,其中優化外貿結構、改善貿易環境和強化政策保障的優先已經透露外貿工作轉型的意圖。 在已經陸續推出地方版“穩增長”落實措施中,這些意圖得到了具體的強化。 廣東省政府專門出臺《廣東省支持外貿穩定增長實施方案》,包括積極擴大進口、確保出口止跌回升、推進外貿轉型升級、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等7個方面共25條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實施方案中顯示對先進技術、高新設備以及緊缺資源性產品獲得進口貼息;重要的能源儲備物資和與生活消費緊密相關的商品增量獲得貼息獎勵。 “更注重擴大進口,這是因爲近期以來不論是國際市場自身變化還是人民幣匯率變動,都有利於進口增長,而當前國內產業轉型也需要加大進口力度來推動和支持。”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鄭建榮表示。 廣東省是外貿大省,但今年前5個月廣東進出口總值2.4萬億元人民幣,下降19.7%。 緊隨廣東省,江蘇省在6月11日由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支持外貿穩定增長實施方案,同日,天津海關正式出臺《天津海關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措施》。 推進貿易便利化成爲這兩個省市方案中的亮點。江蘇省預計年內全省海關通關作業無紙化率達到80%以上。正在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的天津則把這一區域內的一體化改革放在第一位。 從今年7月1日開始,率先在北京海關、天津海關啓動實施通關一體化改革;10月份前後,將擴大至石家莊海關。 海關總署目前已經出臺了《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方案》,按照方案,三地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選擇申報的海關,實現跨關區放行。 “我們預計,在一體化通關模式下,天津企業在首都機場進出口貨物的通關時間至少節約8小時,途中運費可降低約30%。”海關總署相關人士表示。 “我們預計,在一體化通關模式下,天津企業在首都機場進出口貨物的通關時間至少節約8小時,途中運費可降低約30%。”海關總署相關人士表示。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14)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