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1日 09:08 “今年以來,外貿形勢嚴峻複雜,下行壓力比較大。1至4月份,進口和出口同比出現了下降,這種‘雙降’是除了2009年同期以外,近10多年來首次出現,反映了對外貿易面臨着外需不振、傳統的競爭優勢有所弱化等深層次的問題。”商務部外貿司司長張驥在國務院新聞辦20日舉行的發佈會上說。 張驥認爲,當前在外需尚未根本好轉的情況下,我國對外貿易已經開始呈現國際產業轉移放慢、向周邊國家產業轉移和訂單轉移加快、生產要素成本上升這樣“一慢、一快、一升”的態勢。從中長期看,外貿發展的環境趨緊,今年尤其複雜嚴峻。具體來看,一是國際市場需求乏力,發達國家的經濟復甦仍然步履維艱,新興經濟體明顯走弱,國際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在增加。二是競爭加劇。一方面發達國家對我國產業轉移在放慢,歐美推動產業迴歸,使我們的製造業利用外資的增幅呈下降趨勢。同時,我們向境外的產業轉移和訂單轉移也在加速,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和訂單轉移加快。三是綜合成本上升,傳統的優勢在弱化。沿海地區出口企業的一些人工成本相當於印度、越南、柬埔寨這些國家的兩到三倍。四是融資難、融資貴,尤其是中小企業更加困難。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正式印發的《關於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可謂是一場“及時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併爲下一步外貿發展指明瞭方向。 張驥介紹說,《意見》與過去出臺的文件相比有一定的繼承性,但也有一些政策措施得到了進一步體現和強化。另外,突出政策的執行和落實力度。在文件出臺的同時,就已緊鑼密鼓地開展落實工作。目前,17個部門已明確分工,並細分了36項具體政策和措施。每項措施都明確了牽頭單位、參與單位,而且有責任和時間表,將集中兩個月開展政策落實的工作。 張驥透露,商務部近期將開始推進貿易便利化工作。凡是在進出口環節有的管理職能,都要一一梳理。另外,涉及進出口環節的收費情況開展深入調研和自查,對一些收費項目,在梳理調研的基礎上,凡是不合理的都要清理掉。 《意見》提出外貿發展不僅對穩增長保就業至關重要,而且有利於促進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深度融合。從我國國情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中,經濟增長既要靠投資拉動、內需拉動,同時也要靠外貿拉動。“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裏,我國對外貿易將在中低速區間內合理運行。我們有信心,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實現外貿穩定增長、結構改善。”張驥說。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21)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