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匯資源以外儲形式集中在國家手中,爲什麼不大力推進"藏匯於民"?外匯局多次提出要"藏匯於民",把外儲中一部分分給老百姓不就是"藏匯於民"了嗎? [黃國波]外匯局鼓勵民間的外匯資金運用和投資,實現"藏匯於民",緩解外匯集中於國家的壓力。多年來,外匯局不斷完善外匯管理體制,保障銀行、企業和居民的合法購匯需求。現在我們在企業進口支付方面的外匯都是敞開的,企業“走出去”的外匯環節,外匯局也沒有限制,基本上也是敞開的。個人也有很多持有外匯的渠道,每年可以購匯5萬美元。對外投資也有合格的境內投資者QDII這些渠道。另外大家出去旅遊、購物、留學、訪問等換匯渠道都是暢通的。 這些年,“藏匯於民”整體上還有很大的空間,“藏匯於民”的難點在於這些年人民幣單向升值預期比較強烈,所以大家不願意持匯,負債外匯化、資產本幣化跟這個是一致的,就是居民、企業不願意持匯。這種情況,加上這些年我們經常項目順差比較大,外來投資持續流入,外匯的積累就集中到了外匯儲備。外匯儲備到了現在的規模,並不是人民銀行、外匯局的目標,但是它是一個宏觀政策的執行者,擔負穩定市場的任務,所以就形成了外匯儲備。現在“藏匯於民”還需要進一步大力往前推進,除了外匯管理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非常重要的就是還要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增強匯率雙向浮動的彈性,這樣大家就沒有單向的預期,這樣大家持匯的意願會更強,“藏匯於民”會逐步得到實現。往前看是樂觀的,因爲現在匯率已經形成了一個雙向預期的走勢,所以持匯意願會上升。 [主持人]有網友問,近期黃金價格走跌,是否考慮抄底買入黃金?2 [黃國波]我們剛纔說到“藏匯於民”這個問題,在黃金持有方面,現在中國具有比較合理的結構,既有官方黃金儲備,民間也有積極的黃金持有和購買。所以“藏金於民”在中國實現的是非常好的。我說幾個基本數據,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一大黃金生產國,年產量在400噸左右。除了本國生產黃金外,也大量進口黃金。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2013年香港出口到內地的黃金總量爲1495噸,對內地的淨出口量爲1158噸。這些進出口基本上都反映的是民間的購買和需求。所以民間的投資和消費需求在中國增長是非常快的,“藏金於民”正在發生。 黃金怎麼去購買、怎麼進口呢?實際上是用外匯去購買的。換句話說,藏金於民一方面實現了,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我們減輕外匯儲備增長的壓力。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態勢。外匯儲備的規模比較大,所以任何在黃金市場上的投資操作,而黃金市場相對比較小,不管是年產量還是容量都比較小,那外匯儲備的買賣和操作對黃金市場會帶來影響,比如黃金價格被推漲了,對於我們國家有這麼高的消費黃金並不有利,這就意味着大家買金貴了,黃金價格成本會上升。所以外匯儲備對黃金的投資一定要考慮對市場的影響以及是不是有利於我們國家那麼大的黃金進口和消費的羣體。 從另一方面來說,其實民間購金需求量很大,但是它是分散的,多渠道、多主體進行的,對市場的影響是比較小的,是無形的,所以在黃金的交易上更有效率。另外居民持有黃金也兼有投資和消費的功能,有比較高的配置效率。所以我們國家官方黃金的增持和投資與民間的增持和投資一定要綜合考慮。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12)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