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03日 14:11 在2012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爲53.7%,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36%左右。依照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到2020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45%左右。隨着城鎮化水平持續增長,城市環境、生態建設等事關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內容,成爲我們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工業化、城鎮化引起的氣候問題給我國城市環境帶來重大影響,進而影響經濟社會發展進程。 可以說,良好的氣象生態環境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生存是至關重要的。當前,學界普遍認爲氣候變化既受自然因素影響,也受人類活動影響,應重點研究氣候變化中人爲因素所佔份額以及減少人爲因素的方式方法。我們認爲,應對氣候變化歸根到底是人類發展模式的問題。 工業排放、汽車尾氣、城市建築密集、空氣交換變弱等使得我國城市空氣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城市發展必須將氣候環境納入規劃。中國的城鎮化道路還很漫長。如果城市面臨的根本問題特別是大氣環境污染問題得不到解決,那麼,科學地進行城鎮化建設也就無從談起。節能減排是控制大氣污染的必要手段,也是城市氣候環境改善的重要舉措。我國“十二五”規劃要求,到2015年,碳排放量要控制在2086.4萬噸,比2010年減少8%。近日,國家更明確提出,我國到2030年不再增加碳排放。 立足於城鎮化建設,不僅是要將一般的自然災害防禦納入重點工作,氣候環境的區域性也是不容小覷。全球氣候變暖、資源的有效可持續利用、極端天氣頻發等在城市發展中顯得尤爲突出,在城市發展規劃中必須要考慮氣候環境的區域性問題。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佈局時,我們充分考慮了氣候環境的區域性特徵、夏季風場情形以及夏季污染物擴散條件等要素。在廣東,珠三角城鎮羣協調發展規劃是我們將氣候環境區域性納入城市發展中的一個典型案例,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城市建設中,除了需要將氣候環境問題納入規劃中,也要同時考慮生態城市建設的環境效果評估情況。我所在的課題組綜合國內外環境績效評估的思路,因地制宜地建立了適應我國生態城市建設的可操作的環境績效評價方法。在這一評價方法中,局地氣象與大氣質量評估對城市建設來說非常重要,它綜合反映了城市中建築、交通等的能源利用模式和節能減排情況,評估了城市熱島效應、風速的變化;衡量了區域空氣污染的累積、形成和傳播過程,評估了空氣中污染物(PM2.5爲重點)和特定毒性物質的濃度和成分的變化等。實現這一評估,需要建立城市環境氣候圖。 目前,德國、瑞典、英國、葡萄牙、日本等15個國家已開展城市環境氣候圖研究,超過50個城市擁有了自己的城市環境氣候圖。對此,我們以北京雁棲湖作爲試點,從城市通風環境、熱環境及大氣環境三方面着手,對試點區域開展生態區建設前後的局地氣象與大氣質量績效評估,並嘗試編制雁棲湖生態區的大氣污染排放清單,評估其建設前後新能源利用和節能減排效果。 除此之外,城市發展的新能源利用,如太陽能、風能的利用,也是解決城市氣候環境、降低大氣污染的一個重要途徑。極端天氣會對新能源利用產生影響,因此,天氣對新能源利用功率的影響預測顯得尤爲重要。作爲試點,吐魯番太陽能氣象觀測站的雲觀測儀、能見度儀、輻射觀測儀等已投入運行,我們可以結合實際數據,通過統計訂正和理論模擬相結合的方法,提高預測準確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