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03日 09:57 12月2日,習近平主持深改小組第七次會議,審議了《關於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土改方案已呼之欲出。然而,據財新記者瞭解,相比於之間流傳出的很有力度和亮點的國土部方案,經過相關部門一個個會籤後,改革力度已經大幅削減。 “亮點差不多都被抹掉了。”一位專家感到失望,總試點方案中,許多值得探索的內容都已不見。 不過,方案仍未最終定稿。會議建議,根據會議討論情況進一步修改完善後按程序報批實施。此次國土部制定的方案包括一個總方案以及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三個子項改革試點方案。據悉,目前上報審議的是合併後的總方案,爲求共識,總方案在許多方面未作細化解釋,這或導致總方案較三中全會《決定》表述推進有限。不過,據財新記者瞭解,此次深改小組會議提出意見,要將部分內容更爲細化。細化的方案能否往前更進一步,以及三個子項改革試點具體方案能否爭取到更大空間,仍然可以有所期待。 三中全會後,土改領域的爭議並未停歇,隨着方案制定工作推開,進入新一輪博弈。此次土改方案出臺頗爲艱難。國土部專門成立工作組,又根據分解任務,下設三個小組。在此過程中也多次徵求中農辦等相關部門意見。由於達不成共識,方案一拖再拖。臨近年底,最終吸納相關部門意見,降力度求共識。 從此前流傳出的國土部方案來看,改革步子邁得頗大,尤其是在由國土部副部長鬍存智牽頭負責的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改革方面。包括村莊內部退出的宅基地可由集體經濟組織按照市場價格回購,預留一定面積用於宅基地再分配,其餘可以調整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這意味着可以直接入市的集體建設用地大幅增加。宅基地方面,在村內流轉基礎上,也給外來農戶流轉使用留出了空間。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平等進入城市的不少障礙被清除。 然而,這個頗有改革精神的方案最終還是沒能衝過相關部門會籤。比如,中農辦即反饋意見,認爲方案應該回到三中全會《決定》的框架和口徑。《決定》率先放行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入市,作爲建立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的突破口。如何界定“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則成爲一個關鍵問題。中農辦主任陳錫文曾多次強調,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應指存量鄉鎮企業用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守英等力主改革的專家則有建議,應根據實踐情況來界定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僅將其認定爲存量鄉鎮企業用地,既無助於解決城鄉結合部宅基地等已經事實上大量入市成爲經營性用地的矛盾,也難以達到改革目的。並且,現實中很難清晰操作。 據財新記者瞭解,可以直接入市交易的集體土地或最終仍定爲存量符合規劃的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從土地普查的最新數據看,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總量僅佔集體建設用地總量的10%。而在未來用途上面,進入房地產領域目前更是被有關方面定義爲“想都不用想”。宅基地流轉方面的改革步子也很難實質邁出去。在許多專家學者看來,若如此,改革的探索意義和突破作用將大幅削減。 然而,若這一輪試點不能針對更多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進行探索,意味着改革的步伐難以有效邁進。目前愈來愈走向瓶頸的徵地矛盾、城中村改造難題、宅基地制度困境、集體土地大量灰色入市、“小產權房”問題等都難以從根本上探索一條在尊重產權和市場原則的基礎上來解決管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