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5日 13:57 隨着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馬雲熱”直接導致了出版界井噴。僅12月上半月,就有《近觀馬雲》、《馬雲給年輕人的人生規劃課》、《馬雲營銷課》、《做馬雲這樣的男人》等圖書同時上市。馬雲熱伴隨的卻是出版亂象,出版商哭着喊着想讓大家“認識”馬雲,剪刀加漿糊等手工作坊齊齊上場,但馬雲的故事在這些凌亂的書中,或許早已經面目全非了。(12月14日《深圳晚報》) 當一個人在某一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爲了世人眼裏的成功人士或英雄,那麼就會有人爲其著書立傳,或者講述他之所以能夠成爲偉人英雄的人生經歷,或者是總結他取得成功的人生經驗等等。應該說,這既是一件很正常,同時對社會也很有益的事情,畢竟這些關於名人的著作,在滿足部分讀者好奇心的同時,也向社會分享了他們的勵志故事,成功經驗。 然而在國內的圖書出版界,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最近席捲出版界的“馬雲熱”就是一個證明。當阿里巴巴在美國成功上市,馬雲也戴上了“中國首富”“亞洲首富”等桂冠,在短短的時間內,圖書市場上關於馬雲的圖書呈現井噴狀態,什麼《近觀馬雲》、《做馬雲這樣的男人》、《馬雲談創業》、《馬雲點評創業》、《馬雲教你創業》……,可以說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問題的關鍵在於,這些打着馬雲旗號出版,以馬雲爲賣點的圖書,絕大多數既沒有采訪過馬雲,也沒有得到馬雲的授權,完全是一些圖書工作室甚至是個人“剪刀加漿糊”弄出來的僞作,然後賣給出版社出版的。 換言之,圖書界“馬雲亂象”的背後是“出版亂局”,通過這些圖書,讀者不但不能認識真正的馬雲,反而在各種杜撰的,虛構的,甚至是觀點、意見完全相左的馬雲故事中讓馬雲變得面目全非,成了一個大家眼裏“最熟悉的陌生人”。讀者讀了這樣的圖書,既浪費了時間、精力和金錢,還無法獲得什麼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唯一賺得盆滿鉢滿的,估計就是各路圖書出版商了。出版界“馬雲亂象”不過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傍大款”,大款不止馬雲一個,所以被“傍大款”的自然也不止馬雲一個,像易中天、周國平、王躍文等等著名作家,因爲他們在某個時間段內書賣得好,所以都被別人“傍過”,以他們的名義出版過他們沒有寫過的“僞書”。 國內圖書的出版亂局,原因也不復雜,一是圖書出版行業的逐利心態作祟,大家都爭相出“暢銷書”,卻沒有人願意耐心做一本“常銷書”。二是讀者的功利閱讀心理也對這種現象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很多讀者購買和閱讀有關成功人士的圖書,無非是像複製別人的成功,卻忘記了要想成功,就要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別人。三是國內出版界和監管部門缺乏對“僞書”的懲戒措施,導致“僞書”像盜版圖書一樣大行其道。所以說,面對“馬雲亂象”,需要出版者、讀者、監管者共同的反思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