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業務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國內外棉價差縮小緩解紡企壓力
 
  
    2014年06月11日 15:39
    
      近幾年,國內外棉價差不斷拉大,我國紡織企業的原料成本居高不下,紡企經營得很困難。從今年開始,國家將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取消,實行目標價格改革,這將縮小國內外棉價差,緩解紡織企業的經營壓力。 
      高棉價差令企業承壓 
      記者瞭解到,由於我國實行棉花收儲政策,棉花價格未與國際市場接軌,近幾年國際棉價持續走低,呈現內高外低的趨勢。不斷拉大的國內外棉價差,讓我國紡織企業感到壓力很大。 
      “近幾年,我國紡織企業的原料成本是非常高的,這主要是由於國內的棉花價格過高。但是,國外紡織企業的原料成本要比國內低很多,這直接影響了我國紡織出口企業的盈利,國內外棉高價差讓紡織企業感到經營壓力。”湖南一家紡織出口企業的負責人王先生表示。“由於國內外棉價差過大,我們近幾年的訂單越來越少了。”杭州市輕工工藝紡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表示,去年該公司一些工廠的生產線在八九月份就空閒下來了,而以往每年的7~9月份則是加工生產的高峯期,不會出現空閒情況。出現空閒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去年國際市場不好,另一方面是客戶將部分訂單轉移到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湖南銀太紡織集團已經開始到國外其他國家選購棉花。記者瞭解到,湖南銀太紡織集團有自己的紡紗廠,但是近幾年他們不得不去購買巴基斯坦、印度等地的棉紗。那些國家的棉紗12000元/噸,國內的棉花卻要19000元/噸,進口棉紗比國內的棉花價格要便宜很多,棉紗進口不受限制,產業鏈條嚴重倒掛,這些情況直接衝擊着我國的棉紡企業。 
      杉杉集團國際貿易部負責人朱素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近幾年,該集團出口比較慘淡,壓力比較大,價格被壓得很低,且訂單批量越來越少,以往一款一色的訂單的起訂數量至少也要500件,而去年卻只有200~300件。 
      收儲改爲目標價格棉價差有望縮小 
      卓創資訊市場分析師孫立武認爲,已經形成秋儲習慣的棉花市場,在缺少了直接收儲政策扶持後,會出現相對比較明顯的一個震盪。未來,國內的棉花價格會逐漸向國際棉花價格靠攏。 
      業內人士表示,2014年實施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後,市場機制主導國內棉價,內外價差會迴歸常年水平。據瞭解,在我國棉花進口政策未進行大調整的前提下,國內外棉價差在1000~1500元/噸區間內,紡織是企業可以承受。按進口棉到港均價在82美分左右(按匯率6.2),折人民幣1%關稅配額含稅、費港口提貨價約14100元/噸,滑準稅含稅、費提貨14700元/噸,全關稅、費港口提貨17900元/噸和上述預判,業內人士測算2014年度國內棉花均價在15000~16000元/噸概率較大。 
      臨時收儲政策取消紡企從中獲利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會長江輝表示,國家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取消,實行目標價格改革,將爲行業帶來利好,國內外棉價差縮窄,將有利於中國紡織業國際競爭力提升、出口市場增長。“國家將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取消,改爲實行目標價格改革,對於我們紡織企業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國家的這一政策將降低國內棉花的價格,有利於縮小國內外棉價差,我們國內紡織企業將能夠購買到低價格的棉花。”山東一家紡織出口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從今年開始,我國紡織企業將不再爲原料價格過高而苦惱了。”河南一家紡織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國家對棉花實行目標價格改革,會降低國內的棉花價格,國內棉花價格與國際棉花價格差距將越來越小,國內紡織企業的利潤將逐步升高。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11)
【關閉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報摘要 多空揭祕
工具
要聞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