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業務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國企改革或加速央企“退房”
 
  
    2014年05月23日 07:41
    
      
      繼2010年國資委要求78家非主業央企清退房地產業務已經4年。
      但在這4年內,國資委確立保留央企地產業務從16家擴至21家。5月22日,蘭德諮詢總裁宋延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這個數字未來或許還會增加。
      據宋延慶瞭解,已經有央企開始排隊等候再度獲取房地產牌照,其中的一大標準是房地產板塊在營業總收入佔比較高,盈利能力較強。
      其餘那些沒有獲取“房地產牌照”的央企,或將隨着國企改革加速“退房”進程。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瞭解,在“退房令”後4年間,沒有房地產牌照的央企已經沒有在土地市場上新添主營業務以外的地塊。
      國資委的一位人士介紹,目前國資委正在籌建國有資產運營公司,預計10月成立,隨着資產管理公司的建立,不以“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爲主業的央企或將加速“退房”過程。
      非主營業務央企未購新地
      一位國企副總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除了部分壟斷行業,過去十年裏,包括該國企在內的衆多‘國字頭’投了這麼多產業,最掙錢之一的就是房地產,真正剝離地產業務的央企,大都是地產業務發展不好的。”
      或也因此,國資委2010年提供的數據顯示,彼時127家央企一共94家涉足房地產,佔比超70%。其中,16家以“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爲主業,另外的78家參與房地產。
      按照國資委的要求,不以地產爲主業的78家央企,在完成企業自有土地開發等階段性工作後要退出房地產業務。但由於沒有具體的時間表,加之利益格局複雜且房價連年上漲,央企“退房”進展一直比較緩慢。
      21世紀經濟報道查詢公開資料獲知,截止到目前,僅有14家央企通過剝離或者轉讓方式,完成了從房地產市場的退出。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國資委“退房令”的第二年,包括中煤、神華在內的5家央企再次獲取“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牌照。
      談及中煤和神華等還能夠在2011年再次獲取房地產牌照,宋延慶透露說,由於業務需要,中煤和神華的很多業務佈局,如戈壁灘等荒涼地帶,需要建家屬區以供工人居住,這些房子是屬於福利、保障性質的,很難吸引外來的市場化開發商參與。
      雖然進展緩慢,但是央企“退房”亦一直在穩步推進。
      “所謂的退房,並不是立刻剝離。”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介紹,被要求“退房”的央企很多是上市公司,資產與股權早已盤根錯節,難以剝離,央企上市公司退出房地產業務必定會影響股價。
      張大偉對21世紀經濟報道透露其查詢研究的信息,“退房令”後4年間,沒有房地產牌照的央企已經沒有在土地市場上新添主營業務以外的地塊。
      宋延慶也表示,國資委對央企的經營範圍有限制和監管,非主業央企大肆進軍地產、拿地肯定是有違國資委要求和監管。
      央企退房加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研瞭解,被要求退房的央企有拿地業務的大多和主業相關,並沒有直接加入住宅或者商業地產市場。
      比如不久前,中石油安徽公司耗資千萬獲取的合肥商業用地,用以建設加油站和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在宋延慶看來,在國企監管機制未完善、房地產利潤依舊很高的形勢下,很難完全實現非主業央企退房。
      上述不願具名的國企負責介紹,雖然不能通過招拍掛公開拿地,央企可以和地產公司進行股權合作,分得地產業績,且很難監管。
      不過,上述情況或將隨着國企改革的推進而有所扭轉。
      國資委的一位人士介紹,目前,國資委正在按照中央要求部署國企改革,按照分類管理的要求,預計10月份將出臺籌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文件,積極吸納社會資本進入,探索混合所有制。
      此舉也將加快部分央企“退房”步伐,上述人士介紹:“試點或將對央企的現有業務職能進行重新組建和劃分,在吸納社會資本進入過程中,一些央企的房地產業務將有所強化,另一部分央企的房地產業務,則會加速剝離。”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23)
【關閉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報摘要 多空揭祕
工具
要聞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