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0日 08:37 汽車業反壟斷再次被擺上檯面。日前,商務部有關負責人對外表示,正對中國汽車行業潛在壟斷行爲進行審查。這一表態迅速崩緊了汽車業神經。 而在5月底,商務部已向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下發《關於開展地區封鎖行業壟斷問卷調查的通知》,開始徵詢關於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方面的意見和訴求。早在去年,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已經在行業內摸底壟斷數據,並上報發改委相關部門。 實際上,汽車行業的潛在壟斷現象可謂屢見不鮮,成爲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競爭暗角。業內人士對此也多有披露,並寄望通過革新法規爲市場正本清源。 汽車銷售存縱向壟斷 近期以來,進口豪華車“天價”和暴利現象一再被曝光。這也成爲汽車銷售縱向壟斷的典型體現。 進口車的暴利,一般被歸結於總代理模式帶來的市場壟斷。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指出,進口車的獨家代理模式,使市場缺乏競爭,消費者別無選擇,從而容易造成價格壟斷。 乘聯會祕書長饒達也多次指出,我國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不夠完善,它強化了汽車廠商的壟斷和控制地位。本來被豁免的壟斷行業應最先出臺反壟斷細則,但我國至今沒出臺汽車行業反壟斷實施細則。汽車縱向壟斷最根本的是銷售壟斷,這就包括壓庫、汽車降價不給經銷商的庫存車補償、不允許經銷商被動的跨區銷售等現象。 而汽車經銷商還向南方日報記者指出,目前經營豪華車存在運營成本過高的問題,導致即使外界看起來價格高,但一些經銷商卻難以盈利。“你不投資建設旗艦店,人家是不會讓你賣的。” “這也就是拿中國人的錢提高它的品牌形象。”汽車分析師崔東樹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進口車實際更多采用競爭定價,而不是成本定價,比如一個品牌會依據競爭產品來確定價格,推高整體價格體系,並且由於市場銷量規模較小,難以消化較高的運營成本。這也是造成價格高的一個因素。 而正在改變進口豪車市場體系的一個變量,將是平行進口方式。它不是單一的品牌經銷商,而是一個經銷商同時經營多品牌車型,相對能夠降低價格和運營成本,未來可望對主流進口車經銷模式形成衝擊。 零配件壟斷“一枝獨大” 在以合資車企主導的中國汽車業中,另一個被普遍詬病的就是零部件的壟斷。 業界對汽車壟斷看法較爲一致的是,在生產製造尤其是零配件採購環節,基本都是外方“說了算”。在目前合資車企生產製造當中,對零配件體系的控制上,外方在絕大多數合資汽車企業中,都處於絕對控制地位。這也在較大程度上限制了本土供應商體系的成長以及生存空間,同時外方也從零配件上游製造產業“二次賺錢”。 而乘聯會近期持續關注汽車售後服務的配件壟斷和技術壟斷現象。汽車原廠配件的縱向壟斷包括,規定供應商設計的零部件的知識產權歸整車廠家;4S店只能從整車廠家進配件;4S店在維修時必須使用原廠配件等常見不鮮的現象。此外,售後服務的技術壟斷包括,不對獨立維修企業、消費者公開車輛的維修技術信息;不公開診斷設備型號及檢測參數;不公開維修專用工具種類及生產企業等信息等。市場上買不到原廠配件,又沒有維修技術資料,很多用戶不敢去修理廠修車,只能去4S店,4S店就大幅擡高工時費,進一步侵害消費者利益。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20)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