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業務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吸引更多私人資本參與基建投資
 
  
    2014年05月07日 03:27
    
      
      中國絕非唯一一個依賴基礎設施投資支持經濟增長的經濟體。世界銀行估算,2001—2005年,基礎設施投資貢獻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經濟增長加速的近一半。
      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基礎設施投資增加10%將伴隨GDP增長1%。這筆投資還能創造就業。從短期看,是通過創造對原材料和勞動力的需求;從長期看,是通過創造對相關服務的需求。比如,每1億美元農村公路維持投資可以創造約25,000—50,000個就業機會。
      但這些好處在中國被稀釋了,因爲中國過度依賴公共融資。事實上,在最近幾年中,中國基礎設施投資(約佔GDP的9%)中只有不到0.03%來自私人資本。
      這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平均而言,亞洲國家將GDP的7.2%花在了基礎設施開發上,其中只有0.2%爲私人投資。相反,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基礎設施投資的私人資本融資比例分別爲1.9%和1.6%。
      二十國集團的內部討論就亞洲國家無法吸引更多私人資本投向基礎設施項目的問題提出了兩個解釋。大部分發展中國家認爲問題的根源在於資本供給,投資者更喜歡投資低風險基礎設施項目,而保險公司和銀行業面臨着過度嚴格的監管。德國等經合組織國家反駁說問題在於缺少值得投資的資產,即這只不過是可獲得銀行可接受項目太少的緣故。
      事實上,兩種解釋都是正確的,但都有失偏頗。亞洲領導人應該認識到,私人基礎設施項目融資的缺乏不是一兩個問題那麼簡單,他們應該尋找全面的解決方案徹底解決這一挑戰。
      這首先需要拋棄一個觀點,即基礎設施資產可以按照股本、債務或不動產等傳統資產類別範式歸類。基礎設施必須重新定義爲新的資產類別,有幾個方面需要考慮。
      首先,許多基礎設施項目包含公共品性質,這意味着或有政府義務,類似於基本服務的普遍覆蓋。要讓這類項目產生對私人投資者的吸引力,經濟外部性就必須內部化,內在回報率(商業投資者所關心的問題)和經濟回報率(社會所關心的問題)之間必須建立聯繫。
      此外,需要向投資者提供新資產的創新機制——而這需要市場來發現和定價創造力。在這方面,私人部門出資者必須獲得發起有價值的項目空間。
      新資產類別需要有其自身的風險/回報特徵,比如,需要考察公共部門參與所隱含的政治風險,以及基礎設施回報低於傳統私人股權的風險。此外,與新資產類別伴隨而生的風險,會隨着項目從可信性研究演進到建設和經營而變化,這意味着每一階段吸引的資金源不同。清晰理解這一過程將使潛在投資者能夠更有效地評估項目,而這是鼓勵他們出錢的關鍵。
      另一個重要的考慮點是基礎設施投資需要大量專業知識,這使得它們比大部分資產更復雜。類似地,還需要行動方的專業化網絡以確保基礎設施交易中介效率高、成本低,而不是像現在那樣分散且行動緩慢。
      對於財政狀況不如中國的國家來說,吸引私人資本參與基礎設施投資的需要是顯而易見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有70%人口無法得到電力,65%的南亞人沒有基本衛生設施,規劃、融資、建設和維護基礎設施資產的需求極其迫切。
      但基礎設施私人投資對於中國這樣的國家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爲它能帶來市場的力量和活力,從而改善資本配置、增加透明度。簡言之,將基礎設施重新定義爲新資產類別是吸引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從而提振長期經濟增長和就業率的唯一可行的辦法。(本文版權屬於Project Syndicate)
      近幾個月來,中國的經濟指標令人失望,中央拋出了集中於社會保障房和鐵路建設的“迷你刺激”計劃。此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宣佈中國的年增長目標是“7.5%左右”,與去年持平。言下之意是很明確的:儘管消費推動型增長仍是中國的長期目標,但基礎設施至少在短期內依然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推動力。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07)
【關閉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報摘要 多空揭祕
工具
要聞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