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金融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可穿戴設備普及尚需時日
 
  
    2014年06月17日 06:43
    
      運動手環、谷歌眼鏡……越來越多的可穿戴設備問世。智能可穿戴行業纔剛剛起步。賽迪顧問互聯網研究中心總經理耿巖表示,智能穿戴行業正進入“成長期”,各廠商雖然初步切入不同的細分應用領域,但實用的、革命性的產品還比較缺乏。 
      截至目前,已有不少穿戴設備問世,大致可以分爲4類:首先是運動和健康輔助類,比如超思的醫療穿戴設備、Nike+Fuelband運動手環等;其次是可以不依附於其他產品的獨立智能設備,如蘋果公司的智能手錶iWatch;再次是作爲互聯網輔助穿戴產品,如谷歌眼鏡;最後是與物聯網密切相關的體感設備,如加拿大的MYO手勢控制臂環。但很明顯,這些產品無論是物聯控制還是對運動健康進行管理,都很難建立起對可穿戴設備的黏性,用戶嘗試和玩票的心態更重,對於長期使用和日常生活來講並不具備不可替代的價值和意義。 
      北京超思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醫療可穿戴產品的企業,其產品包括可穿戴心電馬甲、血壓計、血氧儀等。市場總監魏民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穿戴產品市場前景廣闊,未來更是會和人、家居融爲一體。 
      魏民坦言,目前市場上還沒有真正成熟的可穿戴產品,產品的功能實現和佩戴方式也尚未被廣大的消費者接受,“現在的產品僅僅做到了可穿戴,但還沒有達到用戶想穿戴的地步,實現轉變既需要市場引導,也需要技術實現和消費認知的全面進步。”與此同時,穿戴設備還應解決實用性不強等問題。各廠商應該創造一些有突出功能價值並具備不可替代意義的移動穿戴。運動達人林狄是Nike智能腕錶的老用戶,他告訴記者,現在的運動穿戴設備的功能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並且後臺服務也有待提高,“使用耐克腕錶確實產生了大量專業的運動數據和監測指標,但將數據上傳後只是起到記錄作用,後臺並沒有數據分析和運動計劃的推薦服務,而且在Nike+配套的智能終端APP中,諸如社交之類的功能形同虛設”。 
      所以,穿戴設備技術還應從多個方面進行提升。首先,要對消費者的需求進行更加精準的研判。耿巖表示:“可穿戴設備應該把握不同行業以及不同消費場景下的用戶需求,針對不同人羣要有不同的產品方案。” 
      其次,需要進一步開發產品的附加值和軟件服務。智能穿戴設備不能單單靠賣硬件賺取價值,未來的移動互聯網更多是在增值業務和服務上尋找贏利點。魏民告訴記者:“未來如何實現移動服務非常關鍵,因爲今後的產品如果沒有周到便捷的服務一定沒有生命力,因此在佈局產品的同時就應該進行服務佈局。” 
      最後,推廣手段和營銷策略也將成爲產品的突破口。耿巖認爲,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中的營銷和推廣至關重要,“伴隨着消費者逐漸樹立起的終端消費和互聯網消費的文化習慣,穿戴設備可以順勢而爲,研究移動營銷推廣策略,用創新的營銷手段吸引用戶”。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17)
【關閉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報摘要 多空揭祕
工具
要聞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