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8日 14:04 對於目前正在推行的區域規劃和區域政策,市場上不少質疑政策碎片化,而且過多、過濫的聲音。 對於這些質疑,國家發改委副祕書長範恆山28日迴應,每一個規劃的出臺都是有依據的,都有一定之規,不是隨心所欲的。 範恆山說,到現在爲止還沒有準確把握碎片化的含義。但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出臺區域規劃和政策文件缺乏統籌考慮,好像顯得這裏出一個、那裏出一個,比較分散。二是這些區域規劃和政策文件中都涉及一些支持政策,對全國統一政策有所傷害。 “如果是這兩個方面,我想所謂碎片化的說法和遍地開花的說法都是一種誤解。”他稱,我國幅員遼闊、人口衆多,各地自然經濟、社會發展條件差異明顯。從表面上看區域政策是分散的,一片一片的,但實際上是尊重了不同區域發展的客觀實際,體現了分類指導的理念。 範恆山介紹,所有的區域規劃和政策都是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指示,在各個部委的共同參與下進行的,各個部委在很大程度上是代表國家行使職責。此外,一旦區域規劃和政策文件編制到一定階段,要通過很多的程序徵求相關部門的意見,由部門把關,有的規劃國務院還要召開常務會議審議。在規劃制定中,考慮了各個地方的實際需要和比較優勢,是接了地氣的,是和地方實際結合在一起的。 範恆山說,在區域規劃和政策文件中給予的特殊政策只有兩類區域:一是發展非常落後的貧困地區,二是一些處於改革開放前沿的地區,比如珠海的橫琴、深圳的前海、福建的平潭等。“這些地區承擔着爲未來鋪路、爲改革探索方向的重要職責。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理解,就不會產生誤解。” 發改委下屬官方研究機構一名研究人士28日在接受本報採訪時稱,他們承擔的許多區域政策研究確實要經過嚴格的調研和比對,並且與國家的宏觀規劃相結合。但他也不否認,各個區域政策在落實和進度方面有差異,這導致了運行一段時間後的脫節和不對等。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28)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