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7日 10:55 16日,美聯儲今年最後一次貨幣政策會議啓幕,外界評價其是爲明年“加息年”暖場。 一邊是美聯儲擰緊貨幣龍頭的心意已決;另一邊則是兩大經濟體日、歐央行放水:日本央行在安倍連任後明年延續寬鬆立場已無懸念,歐洲央行也有此意。 面對美、日、歐三大經濟體央行的“一鬆一緊”,中國央行該如何自我解壓,應對外圍的貨幣環境?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導報特約評論員易憲容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說,“事實上,無論從央行公佈的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還是最近推出的一系列政策看,中國式量寬政策早就啓動了。不過,同樣的量寬政策,由於市場條件、貨幣政策工具、應對方式不同,結果也完全不同。” 易憲容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採取的是經濟刺激政策,重點是加大政府主導的項目投資,採取的是整個社會加槓桿的方式,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所發揮的作用有限。雖然這確實在國際金融危機後讓中國經濟很快止跌回升,但也容易導致經濟增長低效或無效,削弱經濟增長潛力,扭曲整個社會收入分配關係,增大經濟增長不可持續及金融體系的風險。 在他看來,中國金融市場條件及早幾年貨幣增長情況與歐美國家及日本完全不同。如果以一般經濟學理論及歐美國家所採取的貨幣政策模式來對應中國的具體情況,要求央行大幅調整貨幣政策,很容易使我國貨幣政策誤入歧途。 “由此,我國央行的量寬政策,不僅出招的方式不同,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在這樣的考量下,是否需要全面降準降息,就成了需要好好斟酌的問題。”易憲容說。 易憲容還特別提到,無論是從中國2008年下半年以來的經歷,還是從美國及日本量寬政策的得失來看,儘管過度信貸擴張能在短期內緩解經濟下行壓力,甚至帶動經濟短期繁榮,但它能否把國家經濟帶向持續繁榮增長之路卻相當不確定。 “中國加槓桿化的量寬與歐美國家減槓桿化的量寬原本就有很大差別,去槓桿化仍將是我國央行貨幣政策的主要任務。”易憲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