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13日 09:33 歸屬於京津冀地區的北京生態保護紅線規劃提上日程。今年底前,北京將實行最嚴格的生態資源源頭保護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昨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公佈的《2014年北京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工作分工方案》,方案提出,到今年12月底,要劃定耕地、森林、林地、綠地、河湖水系、溼地、物種等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以及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和保護範圍。同時建立耕地保護責任落實和補償制度,實施區縣跨界斷面水質生態補償。 生態紅線即在提升生態功能、改善環境質量、促進資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必須嚴格保護的最小空間範圍與最高或最低數量限值,包括環境質量安全底線和自然資源利用上線等,其中民衆普遍理解的生態紅線即生態保護紅線,即劃定必須受到保護的耕地、森林、綠地等生態環境的紅線。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一次將劃定生態紅線明確列入全會文件中,4月通過審議即將在明年實施的新《環保法》,首次將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寫入法律,明確國家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對此,北京環境科學院院長潘濤認爲,北京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對北京環境保護和治理的意義非常大。紅線是對城市無序擴張、對城市中建設用地的無序供給進行的底線性約束。劃定紅線表明北京未來環境污染治理方向已經從末端向源頭轉移,以前北京更注重比如煤改氣、提高工業企業排放標準等末端治理措施,但這些措施對於一個產業不合理、功能佈局定位尚不夠清晰的城市來說,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不過,潘濤坦言,以目前北京情況來看,執行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尤其是對北京市內綠地佔地進行最低面積限制,操作難度較大。“北京的建設用地供地在地方經濟構成中仍佔很大比例,土地出讓金仍爲北京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如果將市內這麼‘值錢’的土地劃出來建設公園,肯定會影響各方的經濟利益,政府需要在經濟利益與環境利益間博弈。” “北京生態紅線不完全取決於自身,還取決於京津冀整體生態治理情況。”北京公衆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說。據瞭解,此前有消息稱,京津冀將劃定生態紅線。目前,天津出臺並實施了生態用地保護紅線劃定方案,雖然河北已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但整體生態紅線仍處於缺位狀態。馬軍認爲,如何在區域內開展包括空氣、水資源在內的聯防聯控和協同保護將是最爲困難的。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13)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