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金融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化解產能過剩風險的突破口
 
  
    2014年06月23日 07:31
    
      提升企業經營效率
      中國的產能過剩風險有多大?債務方面,我個人估計中國的債務和GDP比是230%(包括了公共和私人的債務),和其他經濟體相比還不錯(德國250%,美國280%,日本400%)。但是中國債務結構和債務增長中企業負債佔較大比重,而且大部分的負債都是短期內造成的,也就是金融危機之後快速膨脹起來的。要估計產能利用率,可以分析其償債能力。比如去年年底,對絕大多數中國企業(除金融、房地產企業)投資的資本回報率只有6.5%,今年第一季度更是下降到了5.5%,而銀行平均加權貸款利率是7.2%。這也就意味着,現在中國不僅存在產能過剩問題,而且這些產能甚至連銀行的利息都付不起。政府已經意識到,爲解決負債難題,要提升企業自身的經營效率。
      提高國企的效率。金融危機之後,國企的盈利能力下降最嚴重。政府力推國企改革,但是目前國企改革遇到了障礙。就國企本身來說,他們幾乎都是所在產業的老大,如果要把國企股份賣給私人投資者,往往會要價很高。從民間資本角度來看,國企是不賺錢的,所以如果希望民間資本買國企股票,那麼價格越低越好。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很容易陷入僵局,導致國有股份一直沒有賣出去。那麼,政府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提高國企效率。
      提高信貸使用效率
      過去幾年的金融資源主要投向一些效率很低的企業。在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過程中,不僅是放開儲蓄存款利率,還要做投資者教育,讓投資者明白,在購買企業債的時候,最終要看這個企業是否賺錢,不能認爲國企沒有任何風險。政府已經認識到國內信貸往往流向低效企業,而中國外債處於比較低的水平,因此這又涉及到資本賬戶放開的問題。中國一直從外部借的債很少,以前是不需要,而現在遇到了挑戰,產能過剩問題需要解決。中國可以使部分資本賬戶放開,一些海外資源可以進入中國。對外國投資者來說,如果說他們是理性的,這些外國投資者就會把錢借給那些能夠賺錢的企業,這樣就可以實現結構性的調整。一方面,7年前中國名義GDP增長率15%,而現在降到了8%;另一方面,在貨幣政策上,平均放貸利率僅僅從8%的增長下降到7%。這兩者之間就有了矛盾,應該下調信貸利率,緩解矛盾。
      央行對銀行提出的儲備金要求很高,而且利率受管制,資本賬戶也沒有完全放開,中國還有足夠的緩衝空間來解決目前的主要問題。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23)
【關閉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報摘要 多空揭祕
工具
要聞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