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7日 03:43 證券時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京津冀一體化的產業轉移過程中,爲生產要素跨區域自由流動創造更加便捷的條件,進而爲三地形成區域間產業合理分佈和上下游聯動機制,成爲近期京津冀三地推進一體化的一步重要“先手棋”。 “隨着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北京地鐵線路將延伸至河北相關城市。”——5月22日,北京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上,交通部門製作的宣傳片中如此表述,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官網轉載了這一消息。這是北京官方首次確認地鐵將延伸至河北。 貫穿北京城東西的地鐵6號線二期工程,將在今年年底開通試運營,該線第二期底站東小營站距離河北僅數公里。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稱,6號線是否東延至河北燕郊,“還要看政府的決策”,但東小營站已預留了向東延伸的條件。 顯然,京津冀一體化,交通先行,已經成爲三地政府的一個共識,而除了上述最後一公里需要搭建之外,三地以及河北各市之間的大動脈——城際鐵路建設也是當務之急。根據5月初河北省交通廳審議通過的《河北省交通運輸廳關於全力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綜合交通支撐區加快構建區域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的意見》、《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未來要形成沿海、京廊滄、京衡、承京保石邢邯四條縱向綜合交通運輸通道,張京唐秦、涿廊津、保津、石衡滄四條橫向綜合交通運輸通道,承唐、津石、邢臨、邯濟四條綜合交通運輸通道;形成秦皇島港、唐山港、天津港、黃驊港四海港的港口羣;形成首都機場、北京新機場、天津機場、石家莊機場四空港爲重點的機場體系;形成北京、天津、石家莊、承德、張家口、秦皇島、唐山、保定、滄州、邯鄲等十個重點綜合交通樞紐,打造相鄰城市之間“一小時交通圈”、主要城市與周邊衛星城市“半小時生活圈”。 雖然河北已經初步制定了上述京津冀一體化的交通規劃方案,但是該方案還需要跟京津兩地對接之後才最終敲定。證券時報記者獲悉,交通運輸部和三地交通部門已經開始密集接觸,緊急磋商,在5月初至今,已經連續召開6次不同級別會議,力爭早日出臺一個總體方案和頂層設計。 交通運輸部就京津冀一體化議題召開的最近一次會議,由部長楊傳堂主持。他在會上表示,京津冀三地經濟發展差異較大,實現首都功能疏解、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必須首先打通交通運輸發展的大動脈,擺脫以往以基礎設施規劃和項目梳理爲主的規劃模式,激發區域的綜合運輸整體效能,推動三地交通“規劃同圖、建設同步、運輸一體、管理協同”。 除了交通基礎設施等硬件建設外,“多地通關、如同一關”的京津冀一體化通關方案也在5月15日公佈。根據方案規劃,京津冀三地企業在報關時將不再受到企業所在地和貨物通關地區不一致影響而重複過關,將能夠依據自身需要選擇在三地中的任何一個海關一次性通關。 過去,企業進出口貨物報關,在跨越不同口岸時,需要多次申報,這使得企業等待時間長,有時僅僅企業進口的礦物在口岸滯留期間的費用就達上千萬元。以後,進、出口產品只需要在一個口岸報關,另一個口岸就可以放行。比如天津企業在首都機場通關的貨物,在一體化通關模式下,企業可以直接向天津海關申報貨物進口,而不必再到北京向首都機場海關申報。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弘認爲,過去受制於海關佈局的影響,製造業企業“臨海工業”的特點明顯,重要原因之一是通關便利。以後實施通關一體化後,工業的佈局就會更爲合理,可推動北京企業遷移到河北,更有利於小一點的城市發展,特別是有利於河北三線、四線城市的發展。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27)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