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業務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以資本輸出帶動產能輸出
 
  
    2014年05月09日 01:25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訪非時表示,中方將積極參與非洲公路、鐵路、電信、電力等項目建設,打造中非全面合作升級版。分析人士認爲,中國版產能輸出計劃輪廓逐漸清晰,與傳統出口貿易相比,以資本輸出帶動產能輸出的“走出去”戰略更具控制力和主動權。 
      資本輸出、產能輸出、文化輸出是大國崛起必由之路,在當前房地產景氣回落拖累經濟增長的背景下,產能輸出顯得尤爲緊迫。當前國內產能過剩和傳統貿易增長遭遇瓶頸,“走出去”戰略無疑是多贏策略,既可幫助這些國家基礎設施轉型升級,也有利於中國在消化過剩產能的同時參與構建國際金融新體系,服務於人民幣國際化戰略。 
      一方面,全球基礎設施需求依然龐大。目前多數亞非拉國家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的起步或快速推進階段,對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需求很大。經合組織報告預測,爲滿足全球經濟發展需要,2013年至2030年,全球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55萬億美元,其中港口、機場及鐵路運輸設施需求爲11萬億美元。據亞洲開發銀行測算,2010年至2020年,成員國需要基礎設施投資8.22萬億美元。潛在需求面臨着資金約束,我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設立,將有助於將潛在需求轉化爲現實需求,也有利於我國企業加大對外基礎設施建設的參與程度。 
      另一方面,我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具有比較優勢,在鐵路、公路、電力等基礎設施領域擁有領先的設計和施工能力。數據顯示,1992年我國高速公路總里程僅爲700公里,而2012年達到了9.62萬公里,年均複合增速達27.9%。另外,由於我國幅員遼闊,積累了在各類地質條件上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的豐富經驗,適用性很強。 
      然而,必要條件對於成功實現“走出去”戰略仍遠遠不夠。目前,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主要集中於亞非等資源豐富的新興發展中國家,比較優勢尚未充分體現。在海外運營時,我國企業不乏水土不服、“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教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發達經濟體的歷史經驗表明,“走出去”戰略成功的關鍵是國家戰略性支持與市場化運行機制並行。二戰之後,美國外匯儲備豐厚,戰爭結束導致國內產能嚴重過剩,當時誕生了影響全球平衡的“美元信貸”計劃,其中包含了著名“馬歇爾計劃”。上世紀70年代末期,遭遇出口瓶頸和鉅額外匯儲備困擾的日本,迅速通過政府成立出口信貸銀行、提供政府開發援助貸款(ODA),民間建立股權多元化、國際化的基礎設施發展公司等方式,藉助資本輸出將國內產能轉移。 
      因此,我國必須在國家戰略層面制定支持企業“走出去”的外貿、信貸、財稅政策措施。同時,在企業層面建立健全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強化財務硬約束。只有堅持戰略與市場並重,才能形成優勢產業、優勢企業成功實現“走出去”戰略的充分條件。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09)
【關閉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報摘要 多空揭祕
工具
要聞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