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6日 07:14 6月13日,國家統計局發佈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而1~5月份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1435億元,增長53.2%,這是國家統計局第三次發佈網上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該數據的發佈基於對電商企業大數據的蒐集整理。 大數據,在國家統計局內部是個“熱詞”,因爲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是大數據的一位“超級粉絲”。 在2012年末的全國統計工作會議上,馬建堂用近10分鐘的時間專談“大數據”和“雲計算”,這在國家統計局以往的年度會議上從未出現過。 馬建堂曾說,一個大規模生產、分享和利用大數據的時代正在來臨,“這一滾滾浪潮浩浩蕩蕩、不可阻擋”,誰掌握了大數據,誰就能更好抓住宏觀調控的主動權,中國統計系統要做擁抱大數據的弄潮兒。 在這位“超級粉絲”的倡導下,宏觀經濟數據正從自產自析的1.0時代走向藉助全社會大數據的2.0時代。 5月20日,馬建堂到百度公司調研大數據生產及應用情況。此前,馬建堂的身影出現在京東商城、阿里巴巴、中國銀聯、1號店、CBI易貿集團等企業,直奔大數據而去。 在向社會“找數”的進程中,淘寶網是統計部門最先矚目的大數據來源。因爲淘寶網上的交易數據既是實時成交數,又真實有效,這正是統計部門以往驅動龐大的調查隊伍所希望尋找的絕佳數據。 2012年,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就開始了網絡採價試點。上海調查總隊發現,淘寶網上有大量銷量較大但不在CPI統計的產品,比如進口糖果、進口巧克力、進口餅乾、進口奶粉、進口美容用品和鮮花快遞等,通過一定的方式這些產品都可以被整合進CPI。另外,原有CPI規格品中有的數據比統計部門抽樣調查得到的數據更爲及時,比如書籍銷售價格就可以從亞馬遜、噹噹網、京東網上選取。上海的試點發現,2012年含網絡採價的CPI和不含網絡採價的CPI銜接性非常好。 阿里巴巴利用大類數據製作了自己的淘寶CPI,其後又推出了ISPI指數。後期的研究發現,這一價格指數的產品分類與國家統計局的CPI價格體系相接軌。雖然其波動比CPI更大,但數據的長期表現也同國家統計局CPI表現基本吻合。這意味着,市場觀察宏觀價格的變化不必再等到下月月初,而是可以將觀察期細化到每日、每時、每刻。 相關統計學者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未來統計部門可以直接使用ISPI數據反映網購商品價格的變化,或者將國家統計局的CPI同阿里巴巴所發佈的ISPI加權平均來計算得到能涵蓋線下和線上的綜合CPI指數供決策者參考。 前述學者對本報記者說,統計部門完全可以在詳細論證後利用谷歌和百度的搜索數據來預測中國GDP,這有助於幫助政府部門更快掌握經濟環境的變化。 還有一塊能被利用的“大數據”是行政記錄。無論是工業生產、用電、運輸、財政稅收、工商登記等行政記錄都暗藏了經濟增長的軌跡。比如,工商登記的高峯期往往是經濟週期啓動的前兆。 不過,面對大數據應用的美好前景,對於數據隱私的保護也需要同步關注。 在馬建堂看來,大數據已成爲重要的國家戰略資源,正在深刻地影響着時代發展的進程。積極開發利用這一戰略資源,需要實現大數據的高度開放。政府機構要儘快確立數據開放基本原則,帶頭開放公共領域的行政記錄等公共數據,鼓勵推動企業等民間機構開放其在生產經營、網絡交易等過程中形成的海量電子化數據。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16)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