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16日 07:27 海關總署近期出臺《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方案》(以下稱“《方案》”),明確提出“京津海關業務一體化”的改革思路和方向,三地企業進出口產品的報關成本將大幅降低。 “企業的報關費用和時間將減少。”北京市國際貨運代理行業協會石欣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根據上述方案,京津冀地區將建設一個區域通關中心,在現有體制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機制創新,將原先各自獨立的通關管理體系,通過信息網絡互聯互通,形成區域聯動的通關中心。 海關部門測算結果初步估計,在一體化通關模式下,京津冀企業進出口產品的報關成本將降低,比如天津企業通過首都機場進出口貨物的通關時間至少節約8小時,途中運費可降低約30%。 目前京津冀地區企業進出口要通過不同的口岸實施報關,如果跨區,要實施多次報關,以及多次驗貨,《方案》實施後,只需要一次報關,且可以選擇就近地區。 比如,北京地區的企業,根據自己的生產經營需要,可以就近選擇在北京海關申報,而不必到天津海關申報。 對於不需要查驗的貨物,北京海關可以直接對貨物進行放行處理,天津港貨物場棧接到北京海關的放行指令後,自動擡杆放行。企業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貨物通關手續。 中國物流學會專家王之泰認爲,海關的一體化措施,有利於企業降低生產成本。 21世紀經濟報道瞭解到,過去企業進出口貨物實施報關措施,在跨越不同口岸時,需要多次報關,這使得企業等待時間長,有時僅僅企業進口的礦物質在口岸等待滯留的費用就達上千萬。 以後則不一樣,從海外進、出口的產品,只需要在一個口岸報關,另一個口岸可以放行。比如天津企業在首都機場通關的貨物,在一體化通關模式下,企業可以直接向天津海關申報貨物進口,而不必再到北京向首都機場海關申報。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中國貿易部研究員金柏鬆指出,加工貿易現在很多做的都是“加工結轉”。即在一個地方加工一部分,在另一個再加工一部分,這就需要海關的密切配合。如果是一站式檢的話,前面的檢測與之後的檢測就形成有效的銜接。這個政策首先是有利於各個海關之間的協調配合。 根據海關總署的判斷,京津冀三地實施通關改革後,三地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監管場所間的保稅貨物流轉,不再要求按照轉關運輸辦理,企業可以自行運輸。 實施京津冀通關一體化,將爲生產要素跨區域自由流動創造更加便捷的條件,進而爲三地形成區域間產業合理分佈和上下游聯動機制,創造了良好的海關監管服務條件。而河北從中獲益最大。 過去受制於海關佈局的影響,製造業企業“臨海工業”的特點明顯,重要原因之一是爲了通關便利。以後實施通關一體化後,工業的佈局就會更爲合理,製造業可以轉向內陸地區。 目前北京的人口承載力已經接近極限,實施一站式一體化通關後,可促進北京企業遷移到河北。“更有利於小一點的城市的發展,特別是有利於河北三線、四線城市的發展。”金柏鬆說。 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瑞認爲,實施京津冀通關一體化後,有利於三地的均衡發展,比如北京目前飽和的機場客流,可以分解到天津機場。 根據《方案》,從今年7月1日開始,北京海關、天津海關將啓動實施通關一體化改革;10月前後,擴大至石家莊海關,實現在京津冀海關的全面推開。海關總署也預備視試點工作情況陸續推進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聯繫緊密地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16)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