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06日 07:16 混合所有制已成中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之一。隨着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相互參股力度的加大,產生大量的產權流轉需求。在新近召開的長江流域產權交易共同市場理事會上,業內人士認爲,產權市場正成爲混合所有制企業併購重組的市場平臺。 相關數據顯示,區域性的長江產權共同市場已經顯示出混合所有制的併購特徵。僅在2011年至今的這個時間段內,共同市場共涉及的併購重組宗數已超過1.5萬宗,交易金額達1萬億元,其中非公併購的宗數及交易金額均佔到四分之一左右。 長江共同市場理事長蔡敏勇認爲,國有、集體、民營、外資等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相互參股的力度不斷加大,將有大量的產權流轉需求。產權市場的交易功能隨着市場的發展正在不斷創新完善,產權定價功能也基本具備。產權市場非標準交易的特徵,使得它的服務面比較寬,適應性比較強。 相關專家認爲,產權市場在混合所有制的企業併購重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平臺優勢,關鍵在於其供需撮合交易能力及價格發現機制。在長江產權共同市場中已建立了“中國產權交易報價網”,30多家交易機構進行了獨立競價或聯合競價,交易項目的最高增值率達43倍,最高報價輪數超過1700輪,可發佈產股權、物權、融資等多種類型的項目信息,開發了一次報價、多次報價等適合不同權益資本交易的報價模式。 業內人士表示,國有產權與非公產權之間的流轉量一段時間內會增加。產權市場一方面可幫助國有企業實現其戰略目標,找到合適的重組對象;另一方面可積極拓寬爲非公經濟服務的領域,用市場化服務滿足非公企業的併購重組需求。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06)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