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19日 02:57 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貿易部長會議18日在青島閉幕。在會議取得的6項主要成果中,多處涉及亞太自貿區建設。分析人士表示,亞太自貿區的建設不僅有助於提升區內各成員貿易總量,而且將提升整個亞太地區貿易量在全球貿易中的比重,改變世界貿易格局。 路線圖正在討論 商務部國際司副司長孫元江表示,推進亞太自貿區建設不意味着立即啓動談判,如何開展研究、如何制定實施路線圖還在討論。所謂路線圖,包括可行性研究,即研究未來亞太自貿區應當是什麼樣的,自由化水平、內容和標準都有哪些等。 他強調,啓動亞太自貿區進程的倡議,並不是針對包括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在內的現有自貿協定。未來的亞太自貿區建立在現有自貿協定談判的基礎之上,APEC提出的“茂物目標”與建立亞太自貿區並不衝突。APEC將成爲未來亞太自貿區的孵化器,爲未來亞太自貿區建設提供指引和智力支持。 業內人士表示,建立亞太自貿區是APEC成員的夙願,該倡議早在2006年即已提出,中國今年主張加快推進亞太自貿區建設是大勢所趨。目前亞太地區有很多自貿區談判正在進行,這些自貿區的發展將爲未來建立亞太自貿區奠定基礎。 在本次會議上,APEC成員的代表雖然同意制訂推動實現亞太自貿區路線圖,但並未就此提出明確的時間表。中國社科院APEC與東亞合作中心副主任沈銘輝解釋說,沒有提出時間表可以理解,APEC21個成員的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機制存在明顯差異,並且APEC只是一個溝通協調機制,不是具有硬性約束力的談判機制。鑑於此,本次會議各成員代表同意制定路線圖,願向實現亞太自貿區這一宏願努力,這已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提升區內貿易量 分析人士表示,亞太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不僅有助於提升區內各成員貿易總量,而且將提升整個亞太地區貿易量在全球貿易中的比重,改變世界貿易格局。 統計數據顯示,過去10多年,亞洲區域內貿易規模從1萬億美元迅速擴大至3萬億美元,佔區內各成員貿易總量的比例從30%上升至50%。亞洲國家的貿易依存度顯著提高,貿易依存度指數目前已接近60%,同時相互投資不斷增加,工廠依存度指數和旅遊依存度指數等均不斷攀升。目前亞太地區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總量的一半以上,貿易總量約佔世界貿易總量的46%,區內貿易比重高達67%。建設亞太自貿區、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成爲該地區各成員的共同利益所在。 APEC會議同意繼續致力於打通阻礙區域供應鏈聯接的阻塞點,如期實現2015年前將區域內供應鏈績效指數提高10%的目標。 業內人士認爲,亞太自貿區意味着在整個亞太範圍內大力推動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商品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可以節省大量成本,提高經濟效率。資本的自由流動有利於構建新的區域生產網絡和供應鏈,各成員都會迎來很多新的發展機遇。此外,區域貿易協定有貿易創造效應和投資創造效應,這有利於區域內各國的共同發展。擴大區域內的市場規模、推動區域內的共同消費從宏觀上有助於各成員GDP、就業的上升,亞太地區將迎來名副其實的21世紀的亞太時期。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19)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