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業務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事業單位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
 
  
    2014年05月16日 06:27
    
      國務院15日公佈《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該條例將從7月1日起施行。條例明確要求,事業單位應當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並建立工資增長機制。 
      條例規定,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工作人員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分析人士認爲,條例提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參加社會保險,事業單位醫療和養老保險“並軌”已箭在弦上。 
      數據顯示,我國現有事業單位111萬個,事業編制超過3100萬人,但卻始終沒有一部針對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專項法規。這種情況影響到事業單位深化改革的步伐。《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的出臺爲後續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據。 
      目前,在多地進行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進展並不順利,企業養老保險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差距較大,因此廣受詬病。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鬍曉義表示,下一步的方向是建立公平的規劃,遵循市場化原則啓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年初,國務院印發意見,部署在全國範圍內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並提出在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統一、規範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明確了這項改革的時間表。 
      此外,《條例》還首次提出,要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事業單位工資制度。國家建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研究室主任李建忠認爲,這項規定平衡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本身權利和社會公衆利益,意味着未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將會實現正常增長。 
      我國事業單位收入分配改革始於2006年,目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包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近幾年,我國進行了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這項改革首先在義務教育學校、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中開展,如今各地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已基本兌現到位。 
      “目前事業單位制定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只是改革邁出的一步,更艱難的改革,是在不同地區、行業間以及不同資金來源的事業單位間,找到一種相對公平的收入分配方式。”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何鳳秋說。 
      她認爲,下一步事業單位工資收入改革將與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同步推進。條例所說的工資增長機制,應當是國家根據經濟發展、財政狀況、企業人員工資水平和物價變化等因素,定期調整公益類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水平,而對於轉製爲企業的事業單位,則應實行企業的分配製度;對於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要回歸到公務員隊伍管理,實行公務員工資制度。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16)
【關閉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報摘要 多空揭祕
工具
要聞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