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1日 07:11 “2013年中國城鎮地區自有住房空置率爲22.4%,空置住房佔用了4.2萬億銀行住房貸款。”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爲備受關注的樓市再增添一組數據。昨日,該中心發佈的《城鎮住房空置率及住房市場發展趨勢2014》(下稱“報告”),得出上述結論。 儘管外界對公佈實際住房擁有率、住房空置率等參考數據的呼聲不斷,但官方稱目前尚無法計算。 有研究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儘管上述數據準確程度仍需商榷,但作爲目前較爲空白的領域,這一系列數據具有參考意義。 城鎮住房擁有率近九成 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3月,城鎮地區住房擁有率已上升至89.2%,城鎮家庭擁有多套房比例上升至21.0%。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目前國際平均住房擁有率爲60%左右。 住房擁有率不斷攀升的背後,是剛性住房需求的降低。截至2013年8月,24.6%的城鎮家庭具有剛性住房需求,比2011年顯著下降3.6個百分點。 報告將剛性住房需求定義爲,包括無房家庭需求、人房分離需求(有房但住房不在生活及工作重心所在地)以及分家需求(家庭有成年子女)。 其中,無房家庭需求爲13.0%,較2011年8月下降了近1.8個百分點;人房分離需求爲4.0%,下降1.8個百分點;分家需求略有上升,爲7.6%。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稱,估算潛在的剛性住房總需求爲24.6%,約爲5400萬套住房,相比2011年顯著下降。 對於如此高的住房擁有率,不少人表示“被平均”。 目前,官方並沒有相關權威數據。2012年,浙江大學不動產投資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與《小康》雜誌曾聯合發佈《中國居住小康指數》報告,稱在全國40個城市中,調查居民擁有住房比率均在70%至80%之間。 “如果折算成家庭,這兩個報告結論應該是接近的。”前述研究人士分析稱。 空置率超兩成 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城鎮地區自有住房空置率爲22.4%,比2011年高出1.8個百分點。 據此估算,中國城鎮地區空置的住房總量約爲4898萬套。報告將空置房屋分爲兩類:僅擁有一套住房家庭因外出務工等原因而空置的自有住房(簡稱“人房分離”);多套房家庭持有的,既未自己居住,也未出租的住房。 作爲佐證房地產泡沫的重要數據,我國的住房空置率數據一直缺失。 國家統計局曾迴應稱,目前關於房地產統計方面的制度還不能計算出空置率這樣的指標。 近日,住建部總經濟師馮俊表示,有些媒體或者學者稱某個城市空置率30%、40%,都是通過晚上亮燈的住房概率大致推論的。“不能用亮燈的數量衡量。” 甘犁稱,報告所說的空置率概念採用的是和美國相同的概念和計算方法。從數據看,東、中、西部地區總體空置率相當,三線城市總體空置率略高於一二線城市。 發改委副祕書長王一鳴在2013年達沃斯論壇上也表示,地方負債大多是因城市建設帶來的,現在三四線城市的空置率還是比較高的。 此外,報告調查的六大城市中,重慶的空置率最高——25.6%,上海最低——18.5%,其他四個城市成都、武漢、天津、北京的空置率分別爲24.7%、23.5%、22.5%、19.5%。 值得注意的是,在品類繁多的住房中,空置率最高的是商品房,爲26.3%,緊隨其後的是經濟適用房,空置率達23.3%。 甘犁認爲,經濟適用房存在資源浪費和“錯配”現象。 空置住房佔用的銀行貸款,屬於資本閒置,降低了金融市場的效率。該中心數據顯示,空置住房不僅具有較高的信貸可得性,其貸款規模也遠高於非空置住房。從推算來看,這部分住房佔用了4.2萬億銀行住房貸款,空置住房資產佔中國城鎮家庭資產的11.8%。 甘犁認爲,目前房地產市場過剩比較明顯,現有住房存量完全可實現住房需求。 根據他們測算的數據,目前住房需求(含可實現剛性住房需求和可實現改善性住房需求)約爲3250萬套,而住房供給(含空置房供給和待售商品住宅供給)約爲5248萬套,供給完全可以覆蓋需求。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11)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