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金融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中美經濟再平衡乃全球化戰略基石
 
  
    2014年07月10日 03:43
    
      轉眼間中美迎來了第六輪戰略與經濟對話。面對中美之間的諸多問題與難題,觀察家們關注的是全局性的戰略選項,諸如西太平洋危險複雜的地緣政治形勢,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戰略如何演進等等。但這個機制性的對話平臺,聚焦的畢竟還是經濟問題,因而本次對話最大的看點,無疑還是中美經濟如何再平衡。 
      伴隨着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的萎縮乃至年內退出,世界經濟終於迎來了復甦的曙光。但這種復甦依然很不確定,尤其是美國逐步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引發了新興經濟體普遍的市場焦慮。確切地說,世界經濟已進入了後危機時代,美歐市場復甦較快,新興市場面臨着資本流出、經濟下滑的新尷尬。中國經濟雖然不像其他新興經濟體那樣糟糕,但也延續了下行趨勢,第一季度經濟增長,低於7.5%的預期,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再起。尤其是人民幣一度被認爲央行放任下的貶值,重又激起美國的關切,數次警告中國不要操縱人民幣匯率。剛預計第二季度中國經濟成績單有望打消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疑慮。中國經濟取得7.5%的增長率,中國領導人將之稱爲中國經濟的“新常態”。 
      這一“新常態”亦可稱爲中國主動深化改革的調結構穩增長——調的是花錢買增長的慣性,去的是純粹投資促增長的沉痾,消化的是過剩落後的產能;中國啓動的定向降準“微刺激”,先後兩輪將資金流拋向三農與小微企業,激活的是實體經濟。對於有泡沫的房市,對於金融業無節制的表外業務風險,以及過大的地方債規模和影子銀行,或是市場化調整,或是強化監管。總言之,中國經濟金融結構上半年調整成功,很好地體現了中國經濟穩增長的節奏。李克強總理給下半年的中國經濟也定了調,不會有更大的刺激,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依然是主調。 
      美國經濟恢復不錯,在經歷嚴苛天氣侵擾的自然因素下,今年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速固然令人失望(-2.9%),但二季度趨勢已經向好。值得一提的是,基於美國經濟龐大的基數,經濟增長率維持2%左右,已屬不易。衡量美國經濟的另一個重要指標是失業率,6月美國的失業率降至6.1%,爲2008年9月以來最低。今年以來就業崗位的月均增幅爲23.1萬。對此,奧巴馬總統認爲,“我們正在取得進步。”在美國和西方媒體看來,美歐經濟復甦,中國經濟下滑,或是其一貫的邏輯。但從中美利益攸關的關係而言,中美經濟都走出危機陰霾,充當全球經濟雙引擎,才能使世界經濟真正復甦。所以,中美經濟再平衡,不僅是中美兩國的戰略,也是經濟全球化最重要的戰略基石。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經濟正在經歷痛苦的調整,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發展方式變更的道路上充滿着變數。而美國經濟即使相對下滑,其動力引擎依然強勁。正如白宮前國家安全顧問唐尼倫所言,美國在經濟韌性、軍事結盟、地理位置、天然資源、人口結構、移民與領導性格方面都具有優勢,絕非中國所能比。有趣的是,他這番話本意是爲了反駁美國衰落論。其實,西方有關中國崩潰論出現的頻率和美國衰落論是有着必然聯繫的。按一般的邏輯,不論美弱中強或美強中弱的預估,背後還是零和博弈的思維在作祟。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美機制性的戰略與經濟對話,爲兩國的經濟再平衡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在當今全球化的大潮下,中美經濟需要一個再平衡的基調,而非連番的爭吵與無序博弈。譬如,近日世貿組織(WTO)對中美的“雙反”各打五十大板,中美兩國都以自己的立場認爲“大勝”——這就不免像從前我們的孩子們過家家,意氣用事的成分多。事實是,中美兩國在地緣經濟上,已成不可分割的整體,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吵嚷不休之中,中美貿易額還在創紀錄地增長。據我國商務部的統計,2013年兩國的貿易額高達5210億美元,中美間的雙向投資額也超過了千億美元。 
      基於如此緊密的經貿聯繫,中美經濟的再平衡已是當務之急。少些無謂的爭吵,多些戰略性的合作,對雙邊對亞太和全球,都是利好。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7-10)
【關閉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報摘要 多空揭祕
工具
要聞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